《点绛唇·多事春风》

时间: 2025-01-27 04:17:36

多事春风,年年绿遍江南草。

罗裙色好。

莫把相如恼。

梦入瑶台,搔背麻姑爪。

还惊觉。

杜鹃啼早。

一夜相思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多事春风
作者: 徐瑞 〔宋代〕

多事春风,年年绿遍江南草。
罗裙色好。莫把相如恼。
梦入瑶台,搔背麻姑爪。
还惊觉。杜鹃啼早。一夜相思老。


白话文翻译:

春风多事,每年都把江南的草木绿遍。
你那华美的罗裙色泽真好,
可不要让相如心生不快。
梦中我来到瑶台,
感受着麻姑的搔背之爪。
突然惊醒,
听到杜鹃早早啼叫,
一夜的相思让我苍老。


注释:

字词注释:

  • 多事春风:形容春风带来的纷扰之事。
  • 罗裙:指精美的裙子,多用于形容女子的装扮。
  • 相如:指的是古代诗人司马相如,因其才情而著称,可能暗指情感上的牵绊。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境地。
  • 麻姑:道教中的女神,传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 杜鹃:鸟类之一,其啼叫声常与相思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 相如:指的是汉代著名的辞人司马相如,他的爱情故事常被后人引用,象征着才子佳人的情感纠葛。
  • 麻姑:是道教神话中的人物,常被描绘为长生不老的象征,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瑞,宋代词人,风格清新,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作品多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春天,正值江南草木繁盛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风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索和对人生感触。


诗歌鉴赏:

《点绛唇·多事春风》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复杂。开头的“多事春风”即揭示了春天的多变与纷扰,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接着,诗人以“年年绿遍江南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力的强大。罗裙的色泽美丽,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莫把相如恼”又提醒我们在美好中要小心情感的波动,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人世间常有的纠结。

后半部分中“梦入瑶台,搔背麻姑爪”则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梦境中的瑶台象征着幸福与美好,而“麻姑爪”的意象则增添了一层神秘感,暗示着对长生与永恒的渴望。最后两句“还惊觉。杜鹃啼早。一夜相思老。”则以杜鹃的啼叫引入现实的觉醒,表达了因相思而引发的情感困扰与时间的流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词通过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事春风:春风带来的不仅是温暖,还有纷扰的情感。
  2. 年年绿遍江南草:春天的到来使江南草木繁盛,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3. 罗裙色好:描写女子的美丽,反映了春天的生机。
  4. 莫把相如恼:提醒不要因情感上的小事而烦恼。
  5. 梦入瑶台:在梦中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
  6. 搔背麻姑爪:暗示长生与幸福的向往。
  7. 还惊觉:从美梦中醒来,回归现实。
  8. 杜鹃啼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相思的苦楚。
  9. 一夜相思老:因相思而感到时间的无情与苍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多事,生动形象地表达其复杂性。
  • 拟人:杜鹃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相思的苦楚。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人心的复杂展开,探讨了生命的繁荣与情感的纠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爱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命与变化。
  • 江南草: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罗裙:体现了美与女性的柔美。
  • 瑶台:象征理想与幸福的追求。
  • 麻姑:代表长生与美好的愿景。
  • 杜鹃:象征相思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裙”主要象征什么?

    • A. 战斗
    • B. 美丽与柔美
    • C. 严肃与悲伤
  2. “杜鹃啼早”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生活的艰辛
    • C. 战争的号角
  3. 诗中提到的“瑶台”代表了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幸福
    • C. 朋友的聚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表达了对春天与爱情的思考。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徐瑞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春天的描写上各有千秋,徐瑞侧重于细腻的情感刻画,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美好景物的感悟与怀念。
  • 辛弃疾与徐瑞:辛弃疾的豪放与徐瑞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