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雷公井 徐铉 〔唐代〕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朦胧的愚公谷中,寂静的羽士之家。凡人知晓的地方,应该是因为有桃花。
注释:
- 掩霭:朦胧,模糊不清。
- 愚公谷:传说中的隐士居住之地,象征隐逸。
- 萧寥:寂静,冷清。
- 羽客:指道士,因道士常穿羽衣而得名。
- 俗人:普通人,与隐士或道士相对。
- 处所:地方,此处指隐士或道士的居所。
- 桃花:常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文学家,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此诗可能是在访问或想象一个道士居所时所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唐代社会崇尚道教,许多文人墨客对道士的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徐铉此诗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对道士居所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愚公谷”和“羽客家”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朦胧而寂静的隐逸世界。诗中的“掩霭”和“萧寥”两个词,精准地捕捉了隐士居所的神秘与宁静。后两句“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则巧妙地将隐逸生活与桃花这一象征美好与超脱的意象联系起来,暗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掩霭愚公谷”:描绘了一个朦胧的隐士居住之地,愚公谷象征隐逸。
- “萧寥羽客家”:描述了道士居所的寂静与冷清,羽客家指道士的住处。
- “俗人知处所”:普通人知晓这个地方,暗示这个地方的特殊与不凡。
- “应为有桃花”:应该是因为有桃花,桃花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掩霭:使用模糊的意象来营造隐逸之地的神秘感。
- 萧寥:使用寂静的意象来表达道士居所的宁静。
- 桃花:使用象征手法,将桃花与隐逸生活的美好联系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描绘隐士和道士的居所,以及桃花这一象征美好与超脱的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掩霭:朦胧的意象,营造隐逸之地的神秘感。
- 愚公谷:隐士居住之地,象征隐逸。
- 萧寥:寂静的意象,表达道士居所的宁静。
- 桃花: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羽客”指的是什么? A. 道士 B. 隐士 C. 文人 D. 官员
- 诗中的“桃花”象征什么? A. 隐逸生活的美好 B. 春天的到来 C. 爱情的象征 D. 财富的象征
- 诗中的“掩霭”和“萧寥”分别描绘了什么? A. 神秘与宁静 B. 热闹与繁华 C. 悲伤与孤独 D. 快乐与喜悦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桃源行》: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世界,与徐铉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桃源行》与徐铉的《题雷公井》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理想化和梦幻。
- 李白的《庐山谣》与徐铉的《题雷公井》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和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