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置酒临高隅,佳人自城阙。
已玩满川花,还看满川月。
花月方浩然,赏心何由歇。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处摆上酒席,佳人从城楼上来到这里。
我已欣赏了满川的花,接着又想看满川的明月。
花和月都如此浩瀚,令人心旷神怡,怎能停下欣赏的心情呢?
注释:
- 置酒:摆酒,设宴。
- 临高隅:在高处的角落,指酒席设在高地。
- 佳人:美丽的女子,古诗中常用来指代情人或朋友。
- 满川花:满河的花,描绘自然景色。
- 满川月:满河的月光,指夜晚的美景。
- 浩然:形容气势宏大,心胸开阔。
- 赏心何由歇:欣赏的心情怎能停下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佳人”一词在古诗中常指代心爱的女子,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情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月夜,诗人与友人相聚,借着花月之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对人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沣上与幼遐月夜登西冈玩花》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置酒”“佳人”“满川花”“满川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夜景图。诗人在高地上设酒,与佳人共赏花月,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置酒临高隅”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接着“佳人自城阙”则增强了人际交往的温暖,佳人的出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情感的深度。随后,“已玩满川花,还看满川月”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月光与花朵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最后一句“赏心何由歇”,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喜爱,仿佛在说在如此美好的夜晚,怎能停止对美的欣赏?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置酒临高隅:在高处摆上酒席,暗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和对聚会的期待。
- 佳人自城阙:佳人的到来,增加了场景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温度。
- 已玩满川花:已然欣赏过河边的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品味。
- 还看满川月:接着想要欣赏明月,象征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
- 花月方浩然:花与月的景象广阔而美丽,传达出一种洒脱与开阔的心境。
- 赏心何由歇:心情愉悦,无法停下欣赏的情绪,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无尽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和月比作美好事物,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满川花”和“满川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月:象征纯洁、宁静和思念。
- 酒:代表了聚会、欢愉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置酒临高隅”指的是什么?
- A. 在低处饮酒
- B. 在高处设宴
- C. 在水边聚会
- D. 在森林中饮酒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佳人”是指____。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厌倦。(对/错)
答案:
- B
- 美丽的女子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沣上与幼遐月夜登西冈玩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韦应物更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韦应物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