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
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
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
白话文翻译:
满眼都是青翠的树木,炎热的气氛弥漫,红色的楼阁在夏日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悠长。池塘中含有冰冷雨水的气息,山峦在火红的云彩映衬下更显光辉。果园里的樱桃成熟了,花园中早晨的芙蓉花散发着芳香。想要逃避三伏的酷暑,便去畅饮十天的美酒。
注释:
- 炎氛:炎热的气氛。
- 朱楼:红色的楼阁。
- 池含:池塘中蕴含着。
- 冻雨气:寒冷的雨水所带来的气息。
- 火云:火红的云彩。
- 新樱熟:新鲜的樱桃成熟了。
- 曙槿:早晨开放的芙蓉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夏季的景象,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体现了“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685—762),字志远,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五月奉教作》是在五月的夏季创作的,时值酷暑来临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夏季的感受以及想要逃避酷暑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景象,展现了唐代诗人李峤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开篇以“绿树炎氛满”引入,展现出夏日的生机与炎热。紧接着通过“朱楼夏景长”描绘出城镇中楼阁的景色,给人一种明亮而又悠长的感觉。接下来的“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池塘的寒气与山峰的壮丽,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果园里樱桃的成熟和花园中芙蓉的芬芳,传达出一种丰收与美好的喜悦。最后一句“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则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逃避之心,渴望在优雅的环境中畅饮,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愿望。整首诗构思清新,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给人以清凉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树炎氛满:绿树成荫,夏日炎热的气氛弥漫在四周。
- 朱楼夏景长:红色的楼阁在夏日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悠长。
- 池含冻雨气:池塘中蕴含着寒冷的雨水气息。
- 山映火云光:山峦在火红的云彩映照下显得更加光辉。
- 果院新樱熟:果园中的樱桃已经成熟,色泽鲜亮。
- 花庭曙槿芳:早晨的花园中芙蓉花正盛开,散发着芳香。
- 欲逃三伏暑:想要逃避三伏的酷暑。
- 还泛十旬觞:便去畅饮十天的美酒,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上下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山映火云光”将山与云的搭配比喻成光辉的景象,渲染了环境的美感。
- 意象: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绿树、朱楼、池塘、山峦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夏季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朱楼:代表着人文气息和盛世的繁华。
- 池塘:象征着宁静与清凉。
- 山峦:代表着坚固与壮丽。
- 樱桃: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楼”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楼阁
B. 红色的楼阁
C. 白色的楼阁 -
诗人想要逃避的是什么? A. 冬季的寒冷
B. 三伏的酷暑
C. 秋天的萧瑟 -
诗中“果院新樱熟”表达了什么? A. 樱桃丰收的喜悦
B. 樱桃未成熟
C. 樱桃的价格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五月奉教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写了自然景观,但李峤更侧重于夏日的生机与热烈,而王维则强调秋天的宁静与寂寞。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感和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