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州》

时间: 2025-01-27 04:06:17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庐州 朱服 〔宋代〕 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 沃壤欲包淮甸尽,坚城犹抱蜀山回。 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 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庐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诗中提到,过去这里是吴国和魏国交战的战场,而今已成为和平时期的政治中心。肥沃的土地似乎要覆盖整个淮河流域,坚固的城池依然环绕着蜀山。春天,柳树环绕的池塘和藏舟的港口显得宁静;秋天,兰若和秋风在教弩台旁吹拂。唯有那无情的原野上的草,依然青青,覆盖着烧焦的痕迹。

注释:

  • 吴魏交兵地:指历史上吴国和魏国在此地交战。
  • 承平:指和平时期。
  • 会府:政治中心。
  • 淮甸:指淮河流域。
  • 蜀山:指庐州附近的山。
  • 柳塘:柳树环绕的池塘。
  • 藏舟浦:藏舟的港口。
  • 兰若:兰草和若草,泛指香草。
  • 教弩台:古代训练弓箭手的地方。
  •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

诗词背景:

朱服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这首诗通过对比庐州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大环境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庐州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从战乱到和平的深刻转变。诗中“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一句,对比鲜明,突出了和平的珍贵。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进一步强化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结尾的“独有无情原上草,青青还入烧痕来”则寓意深刻,暗示历史的痕迹虽被时间掩盖,但仍未完全消失,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历史对比,突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 次句描绘了和平时期庐州的繁荣景象。
    • 第三、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
    • 结尾句通过“无情原上草”的意象,暗示历史的痕迹虽被时间掩盖,但仍未完全消失。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年”与“今日”的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
    • 拟人:“无情原上草”赋予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通过对庐州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吴魏交兵地”:历史战场的意象。
    • “承平会府”:和平政治中心的意象。
    • “柳塘春水”、“兰若秋风”:和平时期的自然美景。
    • “无情原上草”:历史的痕迹。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年吴魏交兵地”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 A. 三国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宋代
    2. 诗中“今日承平会府开”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战争仍在继续 B. 和平时期的政治中心 C. 经济繁荣 D. 文化发展
    3. 诗中“独有无情原上草”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界的无情 B. 历史的痕迹 C. 和平的脆弱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和平时期的宁静与美好。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但朱服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服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