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春吟 邵雍 〔宋代〕 春归花谢日初长,燕语莺啼各息忙。 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白话文翻译:
春天归来,花朵凋谢,白昼开始变长,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各自停歇,显得忙碌。 为何游人不再来往,绿叶的阴凉并不比红花逊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归:春天到来。
- 花谢:花朵凋谢。
- 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
- 燕语莺啼: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
- 各息忙:各自停歇,显得忙碌。
- 游人断来往:游人不再来往。
- 绿阴:绿叶的阴凉。
- 殊不减:并不比...逊色。
- 红芳:红花。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此诗描绘了春天归来的景象,通过对比红花与绿叶,表达了自然之美不减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雍晚年,当时他已隐居洛阳,专注于理学研究和诗歌创作。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归来为背景,通过描绘花朵凋谢、燕语莺啼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中“绿阴殊不减红芳”一句,巧妙地对比了绿叶的阴凉与红花的艳丽,暗示了自然之美在不同形式中都能得到体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归花谢日初长:春天到来,花朵凋谢,白昼开始变长,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 燕语莺啼各息忙: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各自停歇,显得忙碌,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何故游人断来往:为何游人不再来往,提出了疑问,引出下文的对比。
- 绿阴殊不减红芳:绿叶的阴凉并不比红花逊色,通过对比,表达了自然之美在不同形式中都能得到体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绿阴”与“红芳”的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
- 拟人:“燕语莺啼各息忙”赋予燕子和黄莺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之美不减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归:春天的到来,象征新生和希望。
- 花谢:花朵凋谢,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燕语莺啼: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绿阴:绿叶的阴凉,象征自然之美的持久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阴殊不减红芳”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绿叶的阴凉比红花更美 B. 绿叶的阴凉并不比红花逊色 C. 红花比绿叶更美 答案:B
-
诗中“燕语莺啼各息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
诗的作者邵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鸟鸣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深远。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与邵雍《洛阳春吟》:两者都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深远,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邵雍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之美的多样性和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邵雍诗集》:邵雍的诗歌全集,收录了其所有诗作,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