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秋战国门。章子
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
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白话文翻译:
在家里能成为好儿子,就一定能成为好臣子;齐国通过孝道而闻名于世。
为父亲改葬,义理上绝不能欺骗死去的父亲;在战场上,怎么能背弃自己的君主呢?
注释:
- 能子:能干的儿子,指在家庭中表现出色的子女。
- 臣:指在朝中为君主效力的人,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感与对君主的忠诚。
- 齐将:齐国的将领,指的是齐国在历史上因孝道而取得的功业。
- 改葬:指为已经去世的父亲迁移坟墓,表示对父亲的孝敬和责任。
- 临戎:面对敌人,指在战争中。
- 生君:生君主,指对君主的忠诚和支持。
典故解析:
- 齐国的孝道:齐国在春秋时期以孝道著称,许多历史典故都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表现出家国情怀。
- 忠于父亲与君主: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忠孝,一方面要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要忠于君主,这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较为模糊,但作品多以表现忠孝为主题,强调家国情怀,风格沉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稳定,士人对于忠孝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文化氛围。诗中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孝”和“忠”的阐述,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家国责任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在家庭中培养出的良好品德是做为臣子的基础。诗中提到的“齐将”,不仅仅是在历史上成功的将领,更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形象,表明在士人心目中,孝道与功业并重。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展示忠义的精神,改葬父亲的举动,既是对父亲的孝敬,也是对死者的尊重,突显了对伦理道德的坚持。而在“临戎”一句中,诗人强调了在战争中对君主的忠诚,表现出一个士人应有的责任感和勇气。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情感上真挚且深沉,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忠孝的重视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在家能子必能臣:强调家教的重要性,优秀的家风能培养出优秀的臣子。
- 齐将功成以孝闻:指出齐国的成功与其重视孝道的文化有关,表明孝道的社会影响。
- 改葬义无欺死父:改葬是对逝者的尊重,诗人强调必须诚实无欺。
- 临戎安肯背生君:在战斗中,作为臣子绝不可以背叛君主,体现忠诚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能子”和“能臣”形成对仗,增强了语句的整齐感。
- 反复:通过重复“能”和“必”,强调了责任感的不可或缺。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忠孝,强调个人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道德责任以及应有的行为规范。
意象分析:
- 家:象征着个人的根基和道德教育。
- 君主:代表国家与权力,体现忠诚的对象。
- 葬:反映对死者的尊重与伦理道德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齐将”主要指的是哪种人?
A. 战士
B. 将领
C. 农民
D. 商人 -
诗中,“在家能子必能臣”主要强调了哪种关系?
A. 父子关系
B. 家庭关系与忠诚
C. 朋友关系
D. 师生关系 -
诗人认为在“临戎”时应该如何做?
A. 逃避
B. 背叛
C. 忠诚
D. 怀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弟子规》:强调家庭伦理与责任。
- 《静夜思》: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责任感。
诗词对比:
可对比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强调了家国情怀,但前者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春秋战国门》则更突出忠孝的道德观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论语》:探讨忠孝的哲学与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