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约游山》
时间: 2025-01-11 14:5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约游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江州庐山阴,万象蕴奇秘。
笑扶鬼面行,趁云步幽邃。
虎迹过溪明,龙气蟠松翠。
香炉紫烟合,灿若金布地。
诸佛妙庄严,千灯烛魑魅。
向来远法师,绝识具圣智。
白莲曾结社,今古想标致。
客子徒仰高,可望不可企。
山头日落易,木阴混清閟。
野禽叫瀑顶,预知夜无寐。
怀抱挹仙芬,欲将世情弃。
斯游会重寻,直待凉风至。
白话文翻译:
在江州的庐山阴影下,万象中蕴藏着奇妙的秘密。
我轻笑着扶着鬼的面孔,跟随着云彩步入幽深的山林。
溪水清澈,留下了虎的足迹,龙的气息缭绕在青翠的松树间。
香炉的紫烟飘散,灿烂得如同金布铺地。
诸佛的庄严神妙,千盏灯烛照耀着魑魅。
曾经遥望法师,他的智慧是绝世无双的。
白莲曾经结社,古今的美好形象令人向往。
旅人只能仰望高山,既可望而不可及。
山头的日落变化迅速,树荫中混杂着清幽的气息。
野禽在瀑布顶鸣叫,预示着夜晚将无眠。
我怀抱着仙境的芬芳,想要抛弃世俗的情感。
这次游览将再度追寻,直待凉风的到来。
注释:
- 江州: 指现在的江西省,庐山位于此地。
- 鬼面: 可能象征着人心中的鬼魅,或是对自然神秘的隐喻。
- 虎迹: 指老虎的足迹,象征着野性的存在。
- 龙气: 代表着灵气或仙气,常与高贵、神秘的事物关联。
- 香炉紫烟: 指佛教香炉中升起的烟雾,象征着庄严与神圣。
- 魑魅: 指鬼怪,通常用于形容幽暗、神秘的事物。
- 法师: 指高僧或修行者,智慧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多以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为主,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庐山游历期间,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交流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在当时,庐山作为道教与佛教的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诗歌鉴赏:
《重约游山》是董嗣杲对庐山景致及其灵性的一次深刻描绘,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心之灵。诗的开头便通过“江州庐山阴,万象蕴奇秘”引入了庐山的神秘气息,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隐秘的奇观。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笑扶鬼面行,趁云步幽邃”描绘出他在山中游览时的轻松心情,似乎在与自然对话。
诗中“虎迹过溪明,龙气蟠松翠”则通过动物的痕迹与山林的气息,传达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再到“香炉紫烟合,灿若金布地”,则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展现了对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最终“怀抱挹仙芬,欲将世情弃”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哲思。在结尾处,诗人寄希望于凉风的到来,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然的依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州庐山阴: 描述庐山的背景,突出自然环境的神秘感。
- 万象蕴奇秘: 表达自然中隐藏的奇妙与秘密。
- 笑扶鬼面行: 形象地描绘诗人的轻松与自在。
- 趁云步幽邃: 强调在山中行走的幽静和深邃。
- 虎迹过溪明: 通过动物足迹展现自然的活力。
- 龙气蟠松翠: 用神话意象传达灵气与自然的和谐。
- 香炉紫烟合: 描绘宗教氛围,增加神秘感。
- 灿若金布地: 形容紫烟的美丽,增强视觉效果。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紫烟比作金布,增添诗意。
- 拟人: 通过“怀抱挹仙芬”表现诗人的情感。
- 对仗: 使用对称结构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庐山: 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灵性。
- 虎与龙: 代表着力量与神秘,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香炉与紫烟: 象征着宗教的庄严与神圣,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 白莲: 代表着纯洁与理想,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迹”象征什么?
- A. 安静
- B. 生机
- C. 美丽
- D. 哀伤
-
“香炉紫烟合”中的“紫烟”代表了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宗教的神秘
- C. 自然的美好
- D. 人类的智慧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自然景色表现诗人的心境。
- 李白《庐山谣》: 描述庐山的壮美与诗人的情思。
诗词对比:
- 董嗣杲 vs. 王维: 两者皆以自然为题材,但董嗣杲更注重佛教文化的融入,而王维则多表现道教哲学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庐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