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摇牙处尽摇牙,底用鸣声绕鬓哗。政自为渠眠不熟,西风吹叶打窗纱。
白话文翻译:
在摇牙的地方尽情摇牙,何必用鸣声来绕过鬓发呢?事情本是让他自己无法安眠,西风吹动树叶,敲打着窗纱。
注释:
字词注释:
- 摇牙:即摇动牙齿,通常形容口中发出的声音或噪音。
- 鬓:指鬓角,即头发的两侧。
- 政自:事情本来是。
- 渠:指他,指代前文提到的人。
- 不熟:指无法睡熟,无法安眠。
- 西风:指秋天的风,象征着凋零和寂寞。
- 打窗纱:形容风吹动窗纱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西风”常常在古诗中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带来孤寂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文字简练而富有哲理。其诗风格往往颇具个人情感,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方岳的一次散步或静坐之际,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内心情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声音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安和忧虑。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摇牙”这一形象,传达出一种生活中琐碎声响的无奈,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这种声音的反思与质疑。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内心,表达了因外部环境(西风、落叶)而引发的无眠之苦。整个诗歌在描绘细腻的感受之余,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摇牙处尽摇牙”:形象地描写了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似乎无处不在。
- “底用鸣声绕鬓哗”:质疑这种烦恼的意义,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政自为渠眠不熟”:直指内心的无奈与烦恼,无法入眠。
- “西风吹叶打窗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摇牙”比作生活的琐碎声响,表达内心的不安。
- 拟人:西风似乎具有打扰的能力,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对内心安宁的渴求,反映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摇牙: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琐事。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
- 窗纱:象征着内心的脆弱与外界的侵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摇牙”指的是什么现象? A. 碰撞声
B. 咀嚼声
C. 嘲笑声
D. 哭泣声 -
诗人使用“西风”这一意象主要想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无奈与孤独
C. 喜悦与兴奋
D. 温暖与安宁 -
诗中提到的“政自为渠眠不熟”意在表达什么? A. 诗人对外界的愤怒
B. 诗人无法入眠的原因
C. 诗人对生活的满意
D.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方岳的《即事十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孤独和内心烦恼的感受,但方岳的诗更强调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