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寓居寄储太祝》

时间: 2025-01-11 05:39:22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 綦毋潜 〔唐代〕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白话文翻译:

我作为洛阳的客人,夫子您是我的知音。 您尽心尽力地对待士人,但当今的人们却没有这样的心意。 无奈我们分离的夜晚,巢中的鸟儿在空林中悲鸣。 我忧愁地坐着直到月亮升起,又听到南边邻居的捣衣声。

注释:

  • 洛阳客:指作者自己,洛阳是唐代的文化中心,作者以此自喻。
  • 夫子:古代对学者的尊称,这里指储太祝。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 尽义能下士:形容储太祝对士人非常尊重和照顾。
  • 时人:指当时的人们。
  • 巢鸟:指在树上筑巢的鸟。
  • 悲空林:形容鸟鸣声在空旷的林中显得格外悲凉。
  • 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储太祝是作者的朋友,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寓居时,思念远方的朋友储太祝而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储太祝的敬重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巢鸟悲空林”和“愁坐至月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忧愁的氛围。作者通过对储太祝的赞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的“尽义能下士”一句,既是对储太祝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缺乏这种精神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作者自称为洛阳的客人,表达了自己在洛阳的身份,同时称储太祝为“夫子”,表明对其的尊敬,并称其为“知音”,表达了对储太祝的理解和认同。
  2.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赞美储太祝能够尽心尽力地对待士人,而当时的人们却没有这样的心意,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3.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夜的孤独和悲伤,通过“巢鸟悲空林”的意象,增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4.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作者忧愁地坐着直到月亮升起,又听到南边邻居的捣衣声,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忧愁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巢鸟悲空林”中的“悲”字赋予了鸟儿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中的“愁坐”与“复闻”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对比储太祝的“尽义能下士”和“时人无此心”,作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缺乏这种精神的批评。

意象分析:

  • 巢鸟悲空林:这个意象描绘了鸟儿在空旷的林中悲鸣,象征着作者在离别之夜的孤独和悲伤。
  • 愁坐至月上:这个意象描绘了作者忧愁地坐着直到月亮升起,象征着作者在夜晚的孤独和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夫子”指的是谁? A. 储太祝 B. 綦毋潜 C. 洛阳的客人 答案:A

  2. 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储太祝的敬重? A. 知音 B. 夫子 C. 洛阳客 答案:B

  3. 诗中的“巢鸟悲空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可以与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思乡之情,可以与“愁坐至月上”进行对比。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这首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而这首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綦毋潜的所有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