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
时间: 2025-01-10 22:2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
(作者:陆游)
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
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
岂惟人所怜,顾影每自嘲,
眼看佳山水,不得结把茅。
造物困豪杰,如视饿虎哮,
要令出精神,感激使叫呶。
颇思投笔去,走马盘云旓,
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
白话文翻译:
我就像林间的僧人,四处漂泊,常常背负行囊;
我的家如同梁上的燕子,每年都回到原来的巢穴。
岂止是让人怜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常常自我嘲笑;
眼看着美丽的山水,却无法在这里安居扎根。
造物主让英雄豪杰困顿,犹如仰视饥饿的猛虎咆哮,
要让精神出众,激动得直想呼喊。
我时常想要放下笔墨,骑马驰骋于云雾之间,
在三更的急雪中,去大展宏图于梁楚的郊外。
注释:
- 身如林下僧:比喻自己的生活像林中的僧侣,孤独且漂泊。
- 寄包:指背负行囊,寓意漂泊的生活。
- 梁上燕:比喻家像燕子一样,每年回到原来的地方。
- 顾影自嘲: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自己感到可笑。
- 佳山水:美丽的山水,指向自然的美景。
- 造物困豪杰:造物主使得英雄豪杰陷入困境。
- 急雪:形容夜晚下的雪,急促且冷冽。
- 大战梁楚郊:表达一种渴望参与战斗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爱国情怀和豪放的个性著称,作品多以词、诗为主,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陆游的诗风直白而富有激情,常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家庭变故,心中对家国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交织在一起。在诗中,他用燕子和僧人比喻自己的漂泊和无奈,表达了身世的孤独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陆游的此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开头他以“身如林下僧”开始,隐喻自己像一位孤独的僧侣,四处漂泊,背负着行囊,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漂泊感。接着以“家如梁上燕”,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燕子每年归来,象征着安定和温暖,而他却只能在外漂流,无法归家。第三、四句更是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自省。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造物困豪杰”这一句,揭示了英雄豪杰在时势变化中的困境,似乎在控诉命运的不公。最后两句则充满了豪情,诗人渴望投笔去战斗,表现了他对国家、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愿放弃追求。
全诗情感真挚,语句流畅,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蕴含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如林下僧:以僧人比喻自我,表现出孤独和漂泊的状态。
- 处处常寄包:强调漂泊的生活,处处寄宿。
- 家如梁上燕:以燕子象征归属,表达对家的向往。
- 岁岁旋作巢:燕子每年归来,暗示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 岂惟人所怜:指不仅仅是他人同情,更多的是自嘲。
- 顾影每自嘲:回望自己,感到可笑与无奈。
- 眼看佳山水:描绘自然美景,内心却无法安居。
- 不得结把茅:表达了无处安家的失落。
- 造物困豪杰:揭示命运对骄傲人物的捉弄。
- 如视饿虎哮:形象化的比喻,表达绝望感与紧迫感。
- 要令出精神:渴望展现才华与激情。
- 感激使叫呶:激动到想要高声呼喊。
- 颇思投笔去:内心渴望放下笔,追求理想。
- 走马盘云旓:骑马奔赴,象征自由与决心。
- 三更冒急雪:描绘严峻的环境,表现战斗的艰辛。
- 大战梁楚郊:表达渴望参与战斗的豪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林下僧,表现孤独感;将家比作燕子,表现归属感。
- 对仗:如“身如林下僧”与“家如梁上燕”,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把造物主的行为形象化,增加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尽管面临困境,陆游依然渴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下僧:孤独、漂泊的象征。
- 梁上燕:归属、安定的象征。
- 佳山水:自然美景,代表理想与追求。
- 造物困豪杰:命运的无情,困扰人的象征。
- 走马:自由、奔放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如林下僧”比喻了什么?
- A. 孤独漂泊
- B. 归属感
- C. 战斗精神
-
“家如梁上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家乡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战斗的渴望
-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个人命运的无奈
- B.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思考与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与归属感。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但陆游更多关注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奔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