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时间: 2025-01-11 21:38:33

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辛弃疾 〔宋代〕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感慨。春天的景色真美,想在风前劝说春光停留,但春光已在城南的芳草路上流淌。那些水边的花儿并未随水而去,反而在泥土上飘落,像是轻柔的絮。镜中的倒影让我意识到时间的误导,人与春天的情感是相互的,春天不再只有我一个人来爱她。梦回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愁苦,只能在梨花飞舞的风雨中感受那份忧伤。

注释:

  • 欲劝春光住:想要劝说春天的光阴停留。
  • 芳草路:指春天时分,城南的草地上绿意盎然的路。
  • 未随流落水边花:并未随水流而落的花。
  • 飘零泥上絮:指飘落在泥土上的柳絮。
  • 镜中已觉星星误:在镜子中已感受到时间的误导。
  • 人不负春春自负:人们不会辜负春天,春天也自有情。
  • 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回忆起的人已远去,带来许多愁绪。
  • 梨花风雨处:指梨花绽放时的风雨,暗喻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奔放,常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朝入侵,国破家亡之际。辛弃疾通过词作表达了对春光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他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是辛弃疾用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一首词。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忧伤形成鲜明对照。开篇便以“欲劝春光住”引出主题,表现出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接着用“春在城南芳草路”描绘出春日的景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孤独和愁苦,“梦回人远许多愁”便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用“镜中已觉星星误”这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人与春天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春天的美丽并不只属于他一人。最后的“只在梨花风雨处”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在细腻的情感中渗透出一份对于生命、时间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前欲劝春光住:在春风中,想要劝说春天停留。
  2. 春在城南芳草路:春天正好在城南的芳草路上。
  3. 未随流落水边花:那些花没有随着水流而去。
  4. 且作飘零泥上絮:反而飘落在泥土上,如同柳絮般轻盈。
  5. 镜中已觉星星误:在镜中看到自己,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6. 人不负春春自负:人与春天的情感是相互的,春天也会爱自己。
  7. 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回忆起的人已远去,带来无尽的愁苦。
  8. 只在梨花风雨处:这份愁苦只在梨花飞舞的风雨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泥上絮”比喻花的飘落,展现轻盈的美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表达人与春天的关系。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词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全词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与个体的孤独,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美好,代表希望和温暖。
  • 芳草路: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生命的旅程。
  • 水边花:象征流逝与无奈,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
  • 泥上絮:象征轻盈与脆弱,暗示生命的脆弱。
  • 梨花:象征美丽与哀愁,常与离别和愁苦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玉楼春”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宁静

  2. “镜中已觉星星误”意指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美丽
    C. 爱情的错位
    D. 生命的无常

  3. “春在城南芳草路”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但辛弃疾更偏向于对国家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