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月岩》

时间: 2025-01-26 22:58:39

月华无满亦无亏,天借寒光劣半规。

长挂冰盘下弦时,新生丹桂出轮枝。

偏令南省登金客,争赋东堂片玉诗。

传语姮娥还有妹,请分一个住幽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月岩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月华无满亦无亏,
天借寒光劣半规。
长挂冰盘下弦时,新生丹桂出轮枝。
偏令南省登金客,
争赋东堂片玉诗。
传语姮娥还有妹,请分一个住幽奇。

白话文翻译:

月光并不圆满,也没有缺失,
天空借着寒冷的光辉,显得有些微弱。
月亮像冰盘一样高悬,在下弦时分,
新生的丹桂正从枝头吐出花蕾。
偏偏南方的贵客,
争相为东堂吟咏那片美好的诗篇。
请转告月宫的嫦娥,她还有个妹妹,
希望能给我分一个住在幽静奇妙之处。

注释:

  • 月华:月光。
  • 无满亦无亏:指月亮的盈缺,古人常用“满”表示圆月,“亏”表示缺月。
  • 寒光劣半规:寒冷的光辉,光线微弱,不如半月亮的光亮。
  • 冰盘:形容月亮的光亮如同冰冷的盘子。
  • 丹桂:指桂花,桂树的花色是红色的。
  • 金客:指南方的贵客,可能是指文人雅士。
  • 片玉诗:比喻美好的诗篇,如同美玉般珍贵。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
  • 幽奇:幽静而奇妙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嫦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是月亮上的仙女,她因服用不死药而飞升月宫,成为月亮的主宰。诗中提到她的妹妹,可能是指后来的民间传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其诗风格清新高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借月亮与桂花的意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宿月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月亮和桂花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幽静而奇妙的意境。全诗开篇即以“月华无满亦无亏”引入,展现出诗人对月亮变化的细腻观察,月亮的盈亏在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静谧的寒光。接着,诗人以“长挂冰盘”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仿佛在说,这冷清的光辉照耀着新生的丹桂,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偏令南省登金客”一句,展现了南方文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们争相创作与月亮相关的诗篇,增添了诗的文化气息。最后两句“传语姮娥还有妹,请分一个住幽奇”,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得到一份奇妙的体验,突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月光和桂花的美景,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清雅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华无满亦无亏:月亮的光辉不满也不缺,暗示一种平和的状态。
    • 天借寒光劣半规:天空借着寒冷的光辉,显得微弱,传达出一种孤寂。
    • 长挂冰盘下弦时:月亮高悬于夜空,形似冰冷的盘子,营造出严寒的意境。
    • 新生丹桂出轮枝:新生的桂花在月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 偏令南省登金客:南方的贵客争相作诗,表现出文人对于美的追求。
    • 争赋东堂片玉诗:他们创作的诗如同美玉,增添了诗的华美。
    • 传语姮娥还有妹:借用嫦娥的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盼。
    • 请分一个住幽奇:希望能得到一份幽静奇妙的体验,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对月光的描写让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月亮和丹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孤独、清冷与美丽,同时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丹桂: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寓意着美好的事物。
  • 冰盘:形容月亮的冷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客”指的是哪类人?

    • A. 商人
    • B. 文人雅士
    • C. 农民
  2. 诗中的“姮娥”是指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 仙女
    • B. 妇女
    • C. 王后
  3. 诗中提到的“新生丹桂”象征着什么?

    • A. 消亡
    • B. 希望
    • C. 痛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这首词同样描绘了月亮的意象,并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苏轼:杨万里的《宿月岩》侧重于描写月亮下的自然景色,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与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杨万里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诗歌,供深入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对于古典诗词的解析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