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答刘御史云卿》
时间: 2025-01-10 19:1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答刘御史云卿
——元好问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
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
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
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
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
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
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白话文翻译:
学习道理有时会有误区,如今的人尤其如此。
温和与厚道的品德,清除那些不好的影响。
高尚的精神应该成为老师,抵抗恶劣的敌人。
真理并不一定能显现,自私的行为却让人感到羞耻。
古人有着不同的相同之处,难道还会用武器来争斗?
春风吹拂万物,枯死的枝条也会变得柔和。
克己奉公没有加分,归向仁义又何从?
古代圣贤的尸骨已腐烂,千百次的谴责也不能回应你。
为何在文字中,刮去污垢搜寻伤疤?
我的道理并非申、韩之说,哀伤的是我正身处其中。
大儒们却不明白,所论之事是否可信?
我观察自唐朝以来,文化有如伊、周之盛。
开云揭日月,岂止是程、张二家?
圣道的归宿是一样的,论功名到底谁更高?
窗户只是在自己打开,胶漆本就容易粘合。
如果能够在九原上作业,我想复兴韩、欧之风。
注释:
- 通蔽:指学习的误区。
- 温柔与敦厚:温和与厚道的人格特征。
- 高蹇:指高尚的品德。
- 自私有足羞:自私的行为令人羞耻。
- 克己未有加:克己奉公没有额外的好处。
- 归仁亦何由:向仁义的方向又该如何达到。
- 先儒骨已腐:古代圣贤的尸骨已经腐烂。
- 刮垢搜瘢疣:在文字中寻找瑕疵。
- 申韩:指申培之流和韩愈。
- 斯文有伊周:指文化的盛世如同周朝和伊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汝舟,号天池,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问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元好问指出,现代人对道理的理解往往带有偏颇,温柔和敦厚的性格特征被忽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诗中通过“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表现出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温暖的人性依然能够带来和谐与生机。
诗人提到古人与今人之间的不同,古人虽有争斗,但也有道德的约束,而今人却在拼搏中迷失了方向。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对其精神的缺失感到惋惜。元好问用“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的句子,揭示了对文字表面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在道理的现象,反映出他对文化衰退的忧虑。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理想的渴望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元好问作为大儒的责任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结尾提到的“吾欲起韩欧”表达了他希望复兴古代文化的强烈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探讨现代人对道理的误解,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中间的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温和之道的力量。
- 后面的句子进一步批判了文化的堕落,表达出对古人道德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风”比喻温和的品德。
- 对仗:如“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体现了诗的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提倡温和与厚道的处世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和谐。
- 枯蘖:代表生命力的恢复与希望。
- 古人:象征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温柔与敦厚”主要指什么?
- A. 性格特征
- B. 学习方法
- C. 社会风气
-
“古人相异同”意味着什么?
- A. 古人与今人之间的矛盾
- B. 古人之间的团结
- C. 古人与今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
诗中提到的“我欲起韩欧”反映了什么愿望?
- A. 复兴古代文化
- B. 提倡战争
- C. 追求个人名利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杜甫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道德修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悲愤,而元好问则更关注内心的修养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