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四)》

时间: 2025-01-10 19:03:22

绿树藏莺莺正嘀,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四)》 作者: 韦庄 〔唐代〕

绿树藏莺莺正嘀,
柳丝斜拂白铜堤,
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
绣鞍骢马一声嘶,
满身兰麝醉如泥。

白话文翻译:

绿树中藏着黄莺,正轻声啼叫;
柳条轻轻拂过白色的铜堤,
江面上草木繁茂,显得生机盎然。
黄昏时分,归来的客人,你要去哪里呢?
华丽的鞍子下,骏马发出一声嘶鸣,
我满身香气,醉得像泥土一样。

注释:

  • 绿树:指苍翠的树木,隐喻生机与活力。
  • 藏莺莺:这里的“莺”是指黄莺,表示春天的气息。
  • 白铜堤:形容堤岸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 弄珠江:指江边的景色,可能是玩耍、嬉戏之意。
  • 日暮:傍晚时分,暗示一天的结束。
  • 绣鞍骢马:华丽的马鞍与骏马,象征着富贵与身份。
  • 兰麝:兰花和麝香,都是芬芳的香料,表示醉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910),字子华,号梦得,唐代诗人,世称“晚唐诗宗”。其诗风多情,语言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四)》创作于晚唐,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展示了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浣溪沙(四)》是一首描绘春日黄昏的词作,韦庄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绿树”和“藏莺”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仿佛让人感受到鸟儿在树间轻快的歌唱。而“柳丝斜拂白铜堤”则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柳条轻拂,勾勒出柔和的画面。

接下来的句子“弄珠江上草萋萋”,则将视线转向江边的草木,生机盎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的画面,还透过自然表达了自身的情感。

“日暮饮归何处客”则转向对生活的思考,黄昏时分归家的旅客,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而“绣鞍骢马一声嘶”则再度带出一种生活的闲适与富贵,马的嘶鸣仿佛在呼唤着归家的旅人。最后一句“满身兰麝醉如泥”则是对醉意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沉醉于美好生活的心情。整首词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好与人生感悟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藏莺莺正嘀:绿树中藏着黄莺,正轻声啼叫,描写春天的生机。
  2. 柳丝斜拂白铜堤:柳条轻轻拂过白色的铜堤,展现出温柔的春意。
  3. 弄珠江上草萋萋:江边的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4. 日暮饮归何处客:黄昏时分,归来的旅人,你要去何处?
  5. 绣鞍骢马一声嘶:华丽的马鞍下,骏马发出一声嘶鸣,描绘出富贵的生活。
  6. 满身兰麝醉如泥:我满身香气,醉得像泥土一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身兰麝醉如泥”,将醉意与泥土相提并论,表现沉醉的状态。
  • 拟人:如“藏莺莺正嘀”,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代表春天的快乐与活力。
  • 柳丝:柔美与温柔的象征。
  • 骢马:富贵、权势与生活的闲适。
  • 兰麝:醉意与对生活美好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暮饮归何处客”中的“日暮”指什么时间?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夜晚
  2. 诗中哪种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A. 骢马
    • B. 绿树
    • C. 白铜堤
    • D. 兰麝
  3. 诗中提到的“绣鞍”代表什么?

    • A. 富贵与身份
    • B. 贫穷与困苦
    • C. 友谊与爱情
    • D. 旅途的艰辛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韦庄的《浣溪沙(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一样,都展现了浓厚的抒情风格,但韦庄更侧重自然与人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两者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韦庄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