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鸿祐路偶作》

时间: 2025-01-26 02:12:09

寻幽无十里,阔处见风涛。

绿树雨中密,澹山云外高。

心情亲醉境,愁色上颠毛。

早赋归来引,悠悠误尔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鸿祐路偶作
作者: 姚宽 〔宋代〕

寻幽无十里,阔处见风涛。
绿树雨中密,澹山云外高。
心情亲醉境,愁色上颠毛。
早赋归来引,悠悠误尔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寻找幽静的地方时,走了十里也没有找到;在开阔的地方却能看到波涛汹涌的景象。雨中的绿树显得格外茂密,远处的山在云雾中显得更加高耸。我的心情在这一片醉人的景色中陶醉,但愁苦的情绪却又像是蓬松的毛发一样浮上心头。早已写好归来的诗句,然而却因思绪飘忽而误了时机。

注释:

字词注释

  •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 阔处:开阔的地方。
  • 风涛:波涛,指海浪或大风带来的波动。
  • 绿树雨中密:形容雨中树木茂密的样子。
  • 澹山:形容山色淡雅、清幽。
  • 云外高:远处山峰在云层之上,显得更加高耸。
  • 亲醉境:深深陶醉于美好的境界。
  • 愁色:忧愁的样子。
  • 颠毛:形容心情不定,像毛发乱飞。
  • 早赋归来引:早已写好的归来诗句。
  • 悠悠误尔曹:悠悠然的思绪使我误了时间。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幽”和“阔”对比,表现出对宁静与壮阔的感受,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情感。此外,诗中提到的“早赋归来引”,可以看作是对古人诗歌创作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宽,字元礼,号惺惺,宋代诗人,生于福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正值雨季,作者在幽静的地方寻求灵感,却被眼前的壮阔景色所吸引,内心的愁苦与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寻幽无十里,阔处见风涛”,表现出诗人对寻幽静之地的向往,但却在开阔的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接下来的“绿树雨中密,澹山云外高”,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雨中清新的世界,绿树成荫,山高云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意境。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最后两句“心情亲醉境,愁色上颠毛”则揭示了诗人在美丽的自然面前,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愁苦的纠结。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矛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画面感强烈,充分体现了姚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幽无十里:在寻找幽静之地,走了十里却没有找到。
  2. 阔处见风涛:在开阔的地方,却能看到波涛的壮观。
  3. 绿树雨中密:雨中的绿树显得非常茂密。
  4. 澹山云外高:远处的山在云外显得更加高耸。
  5. 心情亲醉境:我的心情在这个醉人的境界中陶醉。
  6. 愁色上颠毛:然而愁苦的情绪又浮现出来,像毛发一样凌乱。
  7. 早赋归来引:我早已写好归来的诗句。
  8. 悠悠误尔曹:然而我却因思绪飘忽而误了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的愁苦比作“颠毛”,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的矛盾,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内心却有着难以释怀的愁苦,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渴望。
  • 开阔:代表外界的广阔与不可控。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云山:象征高远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寻幽无十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兴奋
    D. 疲惫

  2. “绿树雨中密”中的“密”字意指什么? A. 稀疏
    B. 茂盛
    C. 干枯
    D. 低矮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节令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姚宽与王维的作品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于情景交融,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而姚宽则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对比与学习。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