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尾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1:10:51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隔尾 其三

作者: 关汉卿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
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
我是不经笼罩受索网
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
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白话文翻译:

这群年轻人就像是茅草堆上出生的小兔子,
刚一走进围场,我却像是经过网罗的老野鸡,
被围困在阵势里已久。
经历了许多弓箭和枪头的威胁,
我从未落后于人。
可谁又能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呢?
我怎能轻易虚度这大好的春秋时光呢?


注释:

  • 茅草冈:指用茅草搭成的小丘,象征年轻无知。
  • 兔羔儿:小兔子,象征天真与幼稚。
  • 围场:指围住的场地,暗喻人生的困境。
  • 苍翎毛老野鸡:指经历丰富、智慧老练的人。
  • 窝弓冷箭: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春秋:比喻人生的光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关汉卿(1250年-1320年),元代杂剧作家,出生于元朝初期,擅长戏曲创作,尤其以其杂剧闻名,代表作有《拜月亭》等。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隔尾 其三》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借用动物的比喻,表达了对年轻人与中年人之间生存状态的洞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隔尾 其三》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年轻人与中年人在面对人生时的不同状态。开头用“茅草冈沙土窝”形容年轻人,象征着他们的懵懂与稚嫩。紧接着,诗人以“苍翎毛老野鸡”自比,表明自己的经历与成熟,暗示着在生活的重重困境中,自己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全诗在表现人生无常与挑战的同时,也凸显了对时间的珍视,尤其是“我怎肯虚度了春秋”的句子,表达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切思考与追求。

诗中通过对比与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畏与坚持的力量。关汉卿的写作风格直接而富有感染力,他用生动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传递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年轻人如同茅草堆上的小兔,寓意其无知与脆弱。
  2. 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像小兔子一样向前走,表明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探索。
  3.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诗人自比为老野鸡,经历风雨,象征成熟与智慧。
  4. 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说明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醒与警惕。
  5. 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暗示人生中的许多挑战与磨难。
  6. 不曾落人后:自信地表示自己没有落后于他人。
  7.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质疑“中年就无作为”的说法。
  8.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表达出对光阴的珍惜与不甘平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轻人与小兔子、诗人与老野鸡进行比较,增强表达效果。
  • 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类特征,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时间的珍视,表达了对自身成长与成熟的清醒认识,强调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兔羔儿:象征年轻人的无知与纯真。
  • 老野鸡:暗示成熟与智慧,经历过世事。
  • 弓箭与枪头: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困扰。
  • 春秋:代表着人生的时光,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纯真与无知
    • B. 智慧与老练
    • C. 财富与权力
  2. 诗人用“苍翎毛老野鸡”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 A. 自己的年轻
    • B. 自己的丰富经历
    • C. 自己的懦弱
  3.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B. 对时间的珍惜与积极追求
    • C.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关汉卿的诗作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偏向于家国情怀,而关汉卿则更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元杂剧选集》
  • 《关汉卿研究》
  • 《元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