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时间: 2025-01-10 23:16:25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作者: 皎然 〔唐代〕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佳节,荆楚地区的庆祝活动依然盛行,然而这样的高会我却难以陪伴。偶然见到骑龙的客人,与他们一同游玩马台。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云彩环绕着歌声回荡。手捧菊花感到烦恼地问你,抚摸衣襟时羞愧自己才艺平庸。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长寿。
  • 荆楚:指荆州和楚地,古地名,现多指湖北一带。
  • 登龙客: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 马台:一种游乐场所。
  • 风文:指风的文采,形容风景的美丽。
  • 持菊:指重阳节时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象征着长寿、团圆的美好愿望。
  • 登龙客:可能指代当时社会上有名的文士、诗人,象征着高雅的士人阶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28年-约788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陪同颜真卿登上水楼,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向往与自身才华的自谦,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为时点,描绘了一个高会的场景,诗人虽身处佳节,却因自身才华的不足而感到自愧不如。开篇“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直接交代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接着“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通过与高人们的交集,突显出诗人对才能的渴望与敬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这一句描绘了水楼的自然美景,风景如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欢声笑语在此荡漾开来。而最后两句“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诗人用持菊这一传统习俗,表现了对友人的问候,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与愧疚,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局限的自省,体现了唐代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在重阳节,荆楚的庆祝活动依然热烈,而我却难以参与这样的聚会。
  2.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偶然遇见了骑龙的客人,和他们一起游玩马台。
  3.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微风吹拂,水面波光荡漾,云彩环绕着歌声回荡。
  4.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手捧菊花烦恼地向你请教,抚摸衣襟时感到对自己才艺的羞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登龙客”比喻为高人,突显诗人对才华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才能的自省,以及对节日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长寿与节日的传统,表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重视。
  • 水楼: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的另一名称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九月九
    • C. 中秋节
  2. “偶见登龙客”中的“登龙”指的是什么?

    • A. 游船
    • B. 高人
    • C. 蛟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与同为重阳节描写的诗作进行比较,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唐宋诗人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