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
时间: 2025-01-10 23:1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
作者:皎然
双峰开凤翅,秀出南湖州。
地势抱郊树,山威增郡楼。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
缓步凌彩蒨,清铙发飕飗。
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
积翠遥空碧,含风广泽秋。
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
何似钟山集,征文及惠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凤翅山的美丽景色。双峰如同展开的凤翅,秀丽地矗立在南湖州的上空。山的地势环抱着郊外的树木,山的威势更增加了郡楼的气势。正值周柱史来此,恰好与鲁国的诸侯相会。我缓步走在绚丽的景色中,清脆的乐声在耳畔响起。披开云雾,得以领略那灵秀的境界,轻拂石头,来到芳香的洲渚。远处的翠绿与天空的碧蓝交相辉映,秋风拂面,湖泽宽广。萧辰在这里沉思,思想高远,令人惊叹不已。与其说这里的景色和钟山相聚,倒不如说这里的文采和惠休相并。
注释
- 双峰开凤翅:双峰像是展开的凤翅,形象生动。
- 地势抱郊树:地势环抱着郊外的树木,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 周柱史:指周朝的官员,寓意历史悠久。
- 缓步凌彩蒨:缓步走在绚丽的景色中。
- 清铙发飕飗:清脆的乐器声响起,形容音乐的优美。
- 披云得灵境:拨开云雾,得以领略灵秀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与友人游玩法华寺和凤翅山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交流的愉悦。社会环境上,唐代文化繁荣,士人游山玩水成为一种风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凤翅山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双峰开凤翅”,不仅描绘了山的形状,更传达出一种轻盈与优雅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展现了诗人凛然的气质,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后半部分的“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则揭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表达了文人之间的高尚情谊与思想的碰撞。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友人高论的敬佩,体现了唐代文人游览时的雅致与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峰开凤翅:用凤翅比喻山峰的形态,生动形象。
- 秀出南湖州:描绘山峰在南湖州外的秀美。
- 地势抱郊树:强调地形的优美与自然的包容。
- 山威增郡楼:山的威势让郡楼显得更为雄伟。
- 正逢周柱史:历史人物的出现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 来会鲁诸侯:与历史上的诸侯相聚,增加了诗的历史感。
- 缓步凌彩蒨:悠然自得,享受美景。
- 清铙发飕飗:音乐的美妙,增添了诗意。
- 披云得灵境:拨开云雾,领略自然的灵秀。
- 拂石临芳洲:轻抚石头,来到芳香的洲渚。
- 积翠遥空碧:远处的山水交相辉映。
- 含风广泽秋:秋风拂面,湖泽广阔。
- 萧辰资丽思:沉思于美丽的景色。
- 高论惊精修:对友人的高论感到惊叹。
- 何似钟山集:对比钟山的盛名。
- 征文及惠休:赞美友人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峰开凤翅”,形象生动。
- 拟人:如“清铙发飕飗”,赋予乐器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高雅情操的赞美,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翅: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郊树: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清铙:音乐的优雅与和谐。
- 灵境: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翅”指的是?
- A. 山峰
- B. 飞鸟
- C. 花瓣
- D. 水波
-
“清铙发飕飗”中的“清铙”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动物
-
诗人和谁一起游玩法华寺?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官员
- D. 学生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 王之涣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与王之涣的《望岳》,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友人间的情谊和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突出山的伟岸与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