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眺舂陵
作者: 骆宾王 〔唐代〕
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
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谿宿密云蒸。
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
白话文翻译:
整夜奔波,拉住马缰感到疲惫,驱赶马匹在清晨的启程中也显得疲倦。
我刚从封泥的小谷中出来,又经过了避雨的山陵。
在山间行走,阳光明媚地照耀着,溪水旁的浓云蒸腾升起。
我想要登高作诗,但词句已经用尽,只能无奈地抚胸叹息。
注释:
- 揽辔:拉住马缰,指控制马匹。
- 疲宵迈:经过漫长的夜行,感到疲倦。
- 驱马倦晨兴:驱赶马匹,感到早晨的旅途疲惫。
- 封泥谷:泥土封存的小谷,象征艰难的行程。
- 避雨陵:指为躲避雨水而经过的山陵。
- 明照:阳光明亮地照射。
- 谿宿:溪水旁的宿处。
- 密云蒸:浓厚的云雾蒸腾而起,给人以压迫感。
- 徒欲赋:只想作诗,却发现灵感匮乏。
- 词殚独抚膺:词句已经耗尽,只能感慨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才华和个性而闻名。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文才出众。骆宾王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婉约动人著称,特别是他的七言绝句和律诗颇具影响力。他的诗作常常传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北眺舂陵》创作于骆宾王的流亡生涯中,诗人身处动荡的时代,心中多有感慨与无奈。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对自然的感悟,尤其是对山水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灵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北眺舂陵》是一首表现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疲惫与对自然美的感受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前两句“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表达了诗人经过漫长的夜行,早晨又感到疲倦的状态,展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接下来的“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诗人似乎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感到无奈。
山行的描绘“山行明照上,谿宿密云蒸”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间,这种明亮的景象与前面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诗人即使在艰难中也要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然而,诗的最后两句“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力作诗的惆怅,词句已尽,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揽辔疲宵迈:诗人拉紧马缰,感到经过漫长的夜行而疲惫。
- 驱马倦晨兴:清晨驱赶马匹,感到旅途的疲倦。
- 既出封泥谷:刚离开泥泞的小谷,暗示艰难的旅行。
- 还过避雨陵:经过避雨的山丘,显示旅途的曲折。
- 山行明照上:阳光明亮地照耀山间,展现自然的美丽。
- 谿宿密云蒸:溪边的浓云升蒸,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登高徒欲赋:想要登高作诗,却感到无能为力。
- 词殚独抚膺:词句已尽,无法表达,只能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美丽相对比,形成鲜明对照。
- 意象:通过“明照”、“密云”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旅途的艰辛、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灵感匮乏的惆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马:象征旅途与奔波。
- 山:象征艰难与高远,代表自然的伟大。
- 云:象征变化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氛围。
- 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旅途的疲惫? A. 描绘环境
B. 叹息
C.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明照”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阳光
B. 明亮的星星
C. 明亮的月光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无奈
C. 兴奋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望岳》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北眺舂陵》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旅途的艰辛,但杜甫的《登高》更关注人生的苦难与社会的变迁,而骆宾王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灵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评析》
- 《骆宾王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