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烧》
时间: 2025-01-11 14:1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烧 利登 〔宋代〕 初如萤灯一点明,须臾数点如疎星。忽然联亘势不断,俨如金蛇破夜惊纵横。又如长虹百尺渴奔饮江罢,蜿蜒夭矫势欲凌青冥。奇光异色不可以正视,倒影茅屋但觉烨弈光荧荧。我闻昔者王家有宝镜,镜横八寸名紫珍。涂以金膏傅珠粉,碧光绛气连属日月含天庭。又闻西方圣者释迦子,只林演法导群生。祥光自顶涌不尽,三千世界合作一色白月明。今之奇光异色无乃是,不然安得有此瑞彩突兀来峥嵘。天公有妙手,变化谁能名。忽从青青现有象,还复槁灭归无形。遗烬尚足泽万物,生意行又盈乾坤。乃知元气本不死,不逐火化常存存。君看余泽滋萌达,岂彼死灰能神灵。秋风治荡吹万宝,拭目千室仓箱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野火的壮观景象。起初,火光如同萤火虫般微弱,随后逐渐增多,像稀疏的星星。火势突然连绵不断,宛如金色的蛇在夜空中惊险地穿梭。又像百尺长的彩虹,渴望饮尽江水,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青天。火光奇异,色彩斑斓,令人不敢直视,倒映在茅屋上,只觉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诗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王家宝镜,镜面宽达八寸,名为紫珍,涂有金膏和珠粉,碧光和绛气相连,仿佛日月含在天庭。又想到西方圣者释迦牟尼,在只林中演法,引导众生,头顶涌出的祥光无穷无尽,三千世界合为一体,白月明亮。诗人猜测,眼前的奇光异色,是否就是这些传说中的景象,否则怎能如此突兀地出现,如此壮丽。
天公的妙手,变化莫测,谁能命名?火光从青青的现像中突然出现,又归于无形。留下的灰烬仍能滋润万物,生机勃勃,充满天地。诗人认识到,元气本不死,不随火化而常存。看看那些余泽滋生的萌芽,岂是死灰能比拟的神灵。秋风吹拂,万物成熟,拭目以待,千家万户的仓库都装满了丰收的果实。
注释:
- 萤灯:萤火虫的光。
- 疎星:稀疏的星星。
- 金蛇:比喻火光。
- 青冥:青天。
- 烨弈:光彩夺目的样子。
- 紫珍:传说中的宝镜名。
- 金膏、珠粉:装饰镜子的材料。
- 碧光绛气:形容镜子的光彩。
- 释迦子:指释迦牟尼。
- 只林:指释迦牟尼说法的地方。
- 三千世界:佛教用语,指宇宙。
- 元气:指宇宙间的生命力。
- 余泽:留下的恩泽。
- 萌达:萌芽生长。
- 治荡:治理,此处指秋风使万物成熟。
诗词背景:
利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野火的壮观景象,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展现了火光的美丽和力量。诗中还融入了对传说和佛教故事的联想,增添了神秘和哲理的色彩。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观察到一场野火后,诗人被其壮观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场野火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火光比作萤火虫、星星、金蛇、长虹等,形象地展现了火光的美丽和力量。诗中还融入了对传说和佛教故事的联想,增添了神秘和哲理的色彩。诗人通过对火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如萤灯一点明:起初,火光像萤火虫的光一样微弱。
- 须臾数点如疎星:不久,火光增多,像稀疏的星星。
- 忽然联亘势不断:火势突然连绵不断,气势磅礴。
- 俨如金蛇破夜惊纵横:火光像金色的蛇在夜空中惊险地穿梭。
- 又如长虹百尺渴奔饮江罢:又像百尺长的彩虹,渴望饮尽江水。
- 蜿蜒夭矫势欲凌青冥: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青天。
- 奇光异色不可以正视:火光奇异,色彩斑斓,令人不敢直视。
- 倒影茅屋但觉烨弈光荧荧:倒映在茅屋上,只觉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 我闻昔者王家有宝镜:诗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王家宝镜。
- 镜横八寸名紫珍:镜面宽达八寸,名为紫珍。
- 涂以金膏傅珠粉:涂有金膏和珠粉。
- 碧光绛气连属日月含天庭:碧光和绛气相连,仿佛日月含在天庭。
- 又闻西方圣者释迦子:又想到西方圣者释迦牟尼。
- 只林演法导群生:在只林中演法,引导众生。
- 祥光自顶涌不尽:头顶涌出的祥光无穷无尽。
- 三千世界合作一色白月明:三千世界合为一体,白月明亮。
- 今之奇光异色无乃是:诗人猜测,眼前的奇光异色,是否就是这些传说中的景象。
- 不然安得有此瑞彩突兀来峥嵘:否则怎能如此突兀地出现,如此壮丽。
- 天公有妙手,变化谁能名:天公的妙手,变化莫测,谁能命名?
- 忽从青青现有象,还复槁灭归无形:火光从青青的现像中突然出现,又归于无形。
- 遗烬尚足泽万物:留下的灰烬仍能滋润万物。
- 生意行又盈乾坤:生机勃勃,充满天地。
- 乃知元气本不死:诗人认识到,元气本不死。
- 不逐火化常存存:不随火化而常存。
- 君看余泽滋萌达:看看那些余泽滋生的萌芽。
- 岂彼死灰能神灵:岂是死灰能比拟的神灵。
- 秋风治荡吹万宝:秋风吹拂,万物成熟。
- 拭目千室仓箱盈:拭目以待,千家万户的仓库都装满了丰收的果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光比作萤火虫、星星、金蛇、长虹等,形象生动。
- 拟人:火光像金色的蛇在夜空中惊险地穿梭,具有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初如萤灯一点明,须臾数点如疎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野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壮观和美丽,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火光的描绘,联想到传说和佛教故事,增添了神秘和哲理的色彩,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萤灯:微弱的火光,象征着生命的开始。
- 疎星:稀疏的星星,象征着火光的增多。
- 金蛇:金色的蛇,象征着火光的美丽和力量。
- 长虹:百尺长的彩虹,象征着火光的壮观和美丽。
- 青冥:青天,象征着火光的高远和壮丽。
- 紫珍:传说中的宝镜,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 释迦子:西方圣者释迦牟尼,象征着智慧和慈悲。
- 三千世界:佛教用语,指宇宙,象征着广阔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将火光比喻为什么? A. 萤灯 B. 疎星 C. 金蛇 D. 长虹
-
诗中提到的“紫珍”是什么? A. 一种宝石 B. 一种宝镜 C. 一种草药 D. 一种食物
-
诗中提到的“释迦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皇帝 C. 一位圣者 D. 一位将军
-
诗中提到的“三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A. 三千个世界 B. 宇宙 C. 三千个国家 D. 三千个星球
答案:
- A, B, C, D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利登《野烧》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野烧》更注重对自然力量的描绘和赞美,而《春望》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和赞美。
- 利登《野烧》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但《野烧》更注重对自然力量的描绘和赞美,而《山居秋暝》更注重对自然宁静的描绘和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歌,提供了对利登诗歌的详细解析和评价。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介绍和评价,有助于理解利登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 《佛教与中国文化》:提供了对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详细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中佛教元素的含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