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县女步道中》

时间: 2025-01-11 09:02:52

豫樟蔽日无黄落,竹笋经霜更碧鲜。

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溪县女步道中
作者: 王恽 〔元代〕

豫樟蔽日无黄落,
竹笋经霜更碧鲜。
记取江南光景异,
暖烟晴日是冬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兰溪的冬天,虽然阳光明媚,气温温暖,江南的景色与北方的冬天截然不同。豫樟树的浓荫遮蔽了阳光,树叶依然翠绿,没有凋落;而经历了霜冻的竹笋更加鲜嫩碧绿。诗人提醒自己要记住江南独特的冬日风光,尽管是冬天,却仿佛春天的温暖。

注释:

  • 豫樟:即樟树,常绿树种,生长在江南地区。
  • 无黄落:指没有枯黄的叶子掉落,形容树木依然生机勃勃。
  • 竹笋:竹子的嫩芽,经过霜冻后更加鲜嫩。
  • 记取:记住,铭记。
  • 光景异:景象不同,指江南与北方的冬天有很大差异。
  • 暖烟晴日:温暖的烟雾与晴朗的天气,形容温暖的冬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1290年-1359年),字德明,号云山,浙江兰溪人,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恽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其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兰溪县女步道中》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自然风光来抒发对江南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王恽的《兰溪县女步道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冬日的独特景象。诗的开头提到“豫樟蔽日无黄落”,通过浓密的树荫,展现出冬日里依然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无黄落”不仅仅是对自然状态的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似乎在提醒我们,冬日并不总是寒冷和萧瑟的,它也可以是温暖与生机的象征。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竹笋经霜更碧鲜”,这句在意象的转换上极具表现力。竹笋在经历了霜冻后,反而显得更加鲜嫩,展现了生命的韧性和自然的奇妙。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力的深思。

最后两句“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点明了主题。江南的冬日与北方截然不同,温暖的气候和美好的光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幸福。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呼唤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透出浓厚的乡愁,展现了王恽作为元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豫樟蔽日无黄落:描绘了江南的豫樟树在阳光下的生机,表现出冬日的温暖。
  • 竹笋经霜更碧鲜:通过竹笋的对比,突显出经历寒冷后依旧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
  • 记取江南光景异:诗人提醒自己要铭记江南冬天的独特美景,反映出对故乡的热爱。
  • 暖烟晴日是冬天:总结了江南冬季的温暖与美好,强调了自然的奇妙之处。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江南与北方冬天的景象进行对比,突显江南的独特魅力。
  • 拟人:竹笋的“经霜”,似乎赋予了它生命的坚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王恽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珍惜。通过描绘冬天的美丽,诗人传达了温暖与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豫樟:象征生命力和希望,代表着江南的自然景观。
  • 竹笋:象征坚韧与生机,体现了自然的回春与活力。
  • 暖烟:代表温暖的气候与宁静的生活,传达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豫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树
    • C. 一种竹子
    • D. 一种草
  2. 诗中“竹笋经霜更碧鲜”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竹笋变得枯黄
    • B. 竹笋依然鲜嫩
    • C. 竹笋被霜冻毁坏
    • D. 竹笋没有变化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故乡的眷恋
    • C. 对生活的厌倦
    • D. 对自然的无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但背景则是战乱中的忧伤,与王恽的温暖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在春天中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与王恽的温暖冬日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词选》
  2. 《王恽诗文集》
  3.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