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时间: 2025-01-10 23:17:38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苦,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苦,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首先提到对琴和诗的思考感到疲惫,渴望学习像龙韬那样的军事才能。接着提到王粲放下了笔,吕虔初次佩刀,暗指文人与武将的角色转换。诗人感受到夜晚在关口吟唱的苦涩与秋天在边塞仰望高云的孤寂。最后,他表达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渴望骑上雕飞的骏马,豪情万丈。

注释:

  • 琴尊:指琴和酒,象征文人的生活。
  • 龙韬:指《龙韬》一书,内容关于军事策略。
  • 王粲: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因诗才而著名,后转向从军。
  • 吕虔:古代著名的武将,象征文人向武将转变。
  • 关月:指在边关吟唱的情景。
  • 塞云:边塞的天空,象征孤独与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与社会风貌,风格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牧与友人苏协律的送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边塞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琴、诗与武器的对比,揭示了文学与军事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起初沉浸于文人生活,但内心却渴望学习军事才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诗中提到的王粲与吕虔,既是历史人物的象征,也反映了文人对武将角色的向往与认同。夜吟关月的意境,给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而秋望塞云则突显了边塞的苍凉与广阔,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最后一句“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渴望投身军旅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尊诗思劳:诗人感到琴与诗的生活让他疲惫不堪。
  2. 更欲学龙韬:渴望学习军事才能,追求更广阔的知识。
  3. 王粲暂投笔:提到王粲放下文笔,暗示文人的转变。
  4. 吕虔初佩刀:吕虔开始佩刀,从文人走向武将。
  5. 夜吟关月苦:夜晚在边关吟唱,表达孤独和苦涩。
  6. 秋望塞云高:秋天在边塞仰望高云,象征遥远与孤寂。
  7. 去去从军乐:表达对从军生活的向往与乐观。
  8. 雕飞岱马豪:描绘骑上骏马的豪情,体现壮志凌云。

修辞手法:

  • 对比:文人生活与军事生活的对比。
  • 意象:夜、秋、关、塞,营造出一种孤独的边塞意境。
  • 夸张:骑上雕飞的马,展现出豪放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人的生活与艺术追求。
  • :象征武将的身份与责任。
  • 关月:象征边关的孤独与艰苦。
  • 秋云:象征边塞的苍凉和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家? A. 汉朝
    B. 三国时期
    C. 唐朝
    D. 宋朝

  2. “夜吟关月苦”的“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关
    B. 边关
    C. 城关
    D. 水关

  3. 诗人对从军生活的态度是: A. 消极的
    B. 中立的
    C. 渴望的
    D. 反感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对比,均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关注国事,而杜牧则表达个人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