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态自遣》
时间: 2025-01-10 22:5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态自遣
作者:陆游 〔宋代〕
似见不见目愈衰,
欲堕不堕齿更危。
谁令汝年八九十,
常欲强健宁非痴!
目昏大字亦可读,
齿摇犹能决濡肉。
若知用短百无忧,
此理正如夔一足。
蒙胧臲卼俱有味,
笑侮莫听傍人喙。
但令孙曾能力耕,
一饱不妨还美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感悟。眼睛似乎看得不清楚,衰老的迹象愈发明显,牙齿也在逐渐松动。谁让你年纪已高,八九十岁的人却依然想要保持健康,难道不算是痴心妄想吗?虽然眼神模糊,但大字还是能勉强看得清,牙齿摇摇晃晃,仍然能咀嚼食物。如果你明白生活的简朴,就没有什么忧虑,这就像夔的一个脚一样简单。即便视力模糊、听力下降,也自有其乐趣,别去在意他人的嘲笑。只要孙子和曾孙能够耕作,一顿饱饭后,睡个好觉,生活就足够美好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似见不见:似乎能看见,又仿佛看不见,形容视力模糊。
- 欲堕不堕:想要掉落但又不敢,形容牙齿松动。
- 强健宁非痴:想要保持健康难道不是痴人说梦吗?
- 夔一足: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只有一只脚,说明简单的生活方式。
- 蒙胧:指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
- 臲卼:指耳朵听不清楚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夔: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简单与单一的生活方式,强调简朴生活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妪,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面临衰老的阶段,诗中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简单快乐的追求。
诗歌鉴赏
陆游的《老态自遣》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整首诗从眼睛和牙齿的衰退入手,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老年生活的真实状态。诗人在自嘲中带有一丝幽默,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中“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开头两句直接点出衰老的现状,既真实又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谁令汝年八九十”,则是对自己年事已高的自我调侃,显示了陆游的智慧与幽默感。在面对衰老的无奈时,诗人并没有选择消沉,而是通过“若知用短百无忧”来表达一种人生哲学:简单生活,知足常乐。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积极向上,虽有对衰老的感叹,却更强调了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陆游将自己的衰老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晚年,正是这份淡然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见不见目愈衰:眼睛似乎能够看见,但实际上越来越模糊,表达了视力衰退的感慨。
- 欲堕不堕齿更危:牙齿想掉却又不敢掉,更加危险,暗示老年人身体的脆弱。
- 谁令汝年八九十:是谁让你活到了八九十岁,带有自嘲的意味。
- 常欲强健宁非痴:常常想要保持健康,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 目昏大字亦可读:眼睛虽模糊,但大字仍能勉强看清,表现出老年人的顽强。
- 齿摇犹能决濡肉:牙齿虽然松动,仍然能咀嚼肉食,反映出生活的坚持。
- 若知用短百无忧:如果懂得生活简单,就没有忧虑。
- 此理正如夔一足:这道理正像夔只有一只脚一样简单。
- 蒙胧臲卼俱有味:眼神模糊、耳朵听不清,也有其乐趣。
- 笑侮莫听傍人喙:别在意旁人的嘲笑。
- 但令孙曾能力耕:只要孙子和曾孙能够耕作。
- 一饱不妨还美睡:吃饱了就可以安然入睡,表示对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似见不见”与“欲堕不堕”,形成对比。
- 比喻:将衰老的现象比作生活的无奈,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自嘲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衰老的思考,尽管衰退的身体令人沮丧,但他仍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推崇简单的生活方式,强调家庭的温暖和劳作的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目:象征衰老与无力感,折射出时间的流逝。
- 齿:代表身体的脆弱,暗示饮食和生活的基本需求。
- 夔:象征简单与朴素的生活哲学。
- 孙曾:家庭的延续,代表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老态自遣》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夔”象征什么? A. 强健
B. 简单生活
C. 财富
D. 名声 -
诗中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衰老的感情? A. 忧愁
B. 自嘲与幽默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老态自遣》与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陆游着重于个人的衰老与乐观,而白居易则更多描绘了人间的爱情与历史的变迁。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