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峰》

时间: 2025-01-22 07:34:49

明月峰头石,曾闻学月明。

别舒长夜彩,高照一村耕。

颇乱无私理,徒惊鄙俗情。

传云遭凿后,顽白在峥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峰
作者: 齐己 〔唐代〕
明月峰头石,曾闻学月明。
别舒长夜彩,高照一村耕。
颇乱无私理,徒惊鄙俗情。
传云遭凿后,顽白在峥嵘。


白话文翻译:

在明月峰的山顶,有一块石头,曾听说它能吸引明亮的月光。它在漫长的夜晚绽放出五彩的光辉,照耀着一整村的农田。那光辉虽然美丽,却也让人感到纷乱,无法理清其中的道理,徒然让一些世俗的情感感到惊讶。传说在这块石头被凿开之后,才会有如此顽固的白色石头在高耸的山峰上。


注释:

  • 明月峰: 指一座山,因明亮的月光而得名。
  • : 这里指山上的石头,可能与月光的反射有关。
  • 别舒: 暗示夜晚的宁静通过光辉的绽放得以展现。
  • 颇乱: 形容光辉带来的纷乱感。
  • 无私理: 指没有明确的道理或规律。
  • 徒惊: 徒然让人惊讶,强调这种惊讶是多余的。
  • 顽白: 形容石头的颜色,顽固而显眼。

典故解析:

  • 明月: 在古代文人作品中,月亮经常象征着清明、孤独和美好的情感。
  • 高照一村耕: 这个意象反映了农耕文化中的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愚,号夷坚,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动于晚唐,风格多样,以五言绝句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明月峰》创作于唐朝,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明月峰》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的深刻关联。诗中明月和石头的形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诗人以“明月峰头石”作为引子,揭示了月光对大自然的渗透与影响,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诗中“别舒长夜彩”的描写,展现了夜色与光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颇乱无私理”的描述,表达了对人世间纷扰的无奈,仿佛在感叹即使是在美丽的自然中,依然无法逃避世俗的纷扰。

最后一句“传云遭凿后,顽白在峥嵘”则引人深思,似乎在借石头的坚硬与明亮,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的持久与顽强。

整首诗以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峰头石: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石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2. 曾闻学月明: 暗示这块石头曾被传说赋予特殊的寓意,可能是对月亮的崇拜。
  3. 别舒长夜彩: 夜晚的彩色光辉展现了自然的奇妙,给人以美的享受。
  4. 高照一村耕: 月光照耀田地,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5. 颇乱无私理: 表达了对美丽光辉背后混乱道理的感叹,反映社会的复杂。
  6. 徒惊鄙俗情: 指世俗的情感在这种光辉面前显得无足轻重,强调了内心的冲突。
  7. 传云遭凿后: 提及石头的变化,暗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8. 顽白在峥嵘: 描绘了石头的顽固与坚韧,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石头与月光的关系比作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增强了音律美。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世俗情感与自然美的冲突,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 象征纯洁和美好,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 峰头石: 代表坚韧与不变,象征自然的力量。
  • 长夜彩: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丽瞬间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月峰的石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人类的渺小
    • B. 自然的力量
    • C. 纯洁的情感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高照一村耕”意在表达什么?

    • A. 农民的辛勤
    • B.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C. 月光的美丽
    • D. 夜晚的宁静
  3. 诗中“徒惊鄙俗情”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人情的感慨
    • D. 对月亮的崇拜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齐己《明月峰》 vs 李白《静夜思》
两首诗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的思考。齐己注重自然与情感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齐己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