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歌》
时间: 2025-01-10 19:18:3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夷门歌
作者: 王维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白话文翻译:
在这场纷乱的局势中,七国的强弱尚未划分清楚,攻城杀将的战斗何其激烈。秦军正加紧围攻邯郸,魏王却不去援救平原君。公子在马车上停下,越发恭敬,姿态愈加谦卑。亥这个屠夫在鼓声中挥刀,嬴却是夷门的守关者。不是单单慷慨献计良谋,而是甘愿用生命来报答。面对风向刎颈为公子的壮举,七十岁的老翁又能追求什么呢?
注释:
- 夷门: 指的是古代的一道城门,这里象征着防守和抵抗。
- 七雄: 指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
- 屠肆: 屠宰场,鼓刀人指在屠宰场工作的人员。
- 平原君: 指赵氏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典故解析:
“公子为嬴停驷马”中的“公子”可能指平原君,体现他在战国中的重要性;“亥为屠肆鼓刀人”则反映了战争中屠杀和暴力的现实。诗中提到的“七十老翁”则暗示着对于生死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他的诗歌常融入佛教思想,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夷门歌”创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战乱纷争的社会背景,以及对忠诚与勇气的歌颂。
诗歌鉴赏:
王维在《夷门歌》中通过生动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纷争和人们对国家忠诚的情怀。诗的开头描绘了各国间的复杂关系,将“七雄”与“攻城杀将”的场景结合,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接着,王维通过对平原君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危难中的孤立无援,同时也表现了王维对于忠诚的赞美。最后,诗的结尾对七十老翁的提及,反映了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即使年老也不愿后退的豪情,赋予了整首诗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雄雄雌犹未分: 七个国家的强弱尚未明确。
- 攻城杀将何纷纷: 战争频繁,杀戮不断。
- 秦兵益围邯郸急: 秦军更加紧迫地围攻邯郸。
- 魏王不救平原君: 魏王却未能援助平原君。
- 公子为嬴停驷马: 公子因局势停下车马。
- 执辔愈恭意愈下: 驾驭缰绳越发恭敬,意图谦卑。
- 亥为屠肆鼓刀人: 亥是屠宰场的鼓刀工。
- 嬴乃夷门抱关者: 嬴是夷门的守关者。
- 非但慷慨献良谋: 不是单单献计献策。
- 意气兼将身命酬: 更是愿意以生命报答。
- 向风刎颈送公子: 甘愿为公子殉命。
- 七十老翁何所求: 七十岁老翁又能追求什么呢?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有多个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战争比喻为攻城杀将的场景,生动形象。
- 拟人: “亥为屠肆鼓刀人”赋予了屠夫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战争的残酷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展现了在国家危亡之际,个体的无私奉献与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门: 象征着国家的防线和忠诚。
- 公子: 代表着有理想、有追求的领导者。
- 老翁: 象征着经历和对理想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夷门歌》中提到的“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A. 魏、赵、秦、楚、燕、韩、齐
B. 宋、齐、吴、越、赵、燕、魏
C. 汉、唐、宋、元、明、清、民国
D. 魏、蜀、吴、楚、燕、冀、齐 -
“亥为屠肆鼓刀人”中的“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人名
C. 一个职务
D. 城市名 -
王维在《夷门歌》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忧伤
C. 忠诚与勇气
D. 欢乐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维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反映自然与人生哲理。
- 《春晓》: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充满生机。
诗词对比:
- 《夷门歌》与《春望》: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的抉择,但《春望》更多地关注于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