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祝十三秀才》

时间: 2025-04-27 17:15:56

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

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祝十三秀才
作者: 薛涛 〔唐代〕

浩思蓝山玉彩寒,
冰囊敲碎楚金盘。
诗家利器驰声久,
何用春闱榜下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在蓝山的浩瀚思绪中,感受到一片寒意,仿佛冰囊将楚地的金盘敲碎。作为诗人,诗歌是我驰骋声名的利器,何必去关注春天的科举榜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浩思:广阔的思绪。
  • 蓝山:指高远的山,象征理想或高远的抱负。
  • 玉彩寒:美丽的色彩带着寒意,可能寓意诗的清冷气质。
  • 冰囊:比喻冷静的心思或手段。
  • 楚金盘:楚地的金制器皿,这里可能隐喻名利或荣耀。
  • 诗家利器:诗歌是诗人的武器。
  • 驰声:广泛传播的声望。
  • 春闱:指春季的科举考试,榜下看即等候结果。

典故解析:

  • “春闱”指的是古代科举考试,意在强调科举之路的竞争与压力。
  • “楚金盘”可能象征着名利,这与唐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风气有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涛(768年-832年),字维桢,号太华,唐代女诗人,生于今四川成都。她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之际,诗人通过对比科举的名利与诗歌的精神追求,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功名的冷漠。开篇的“浩思蓝山”营造出一种广阔而高远的意境,表明诗人心怀理想,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高尚。接着“冰囊敲碎楚金盘”则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与世俗功名的疏离。这里的“冰囊”象征冷静、理智,而“楚金盘”则代表世俗的荣华富贵,二者的碰撞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的美。

后两句“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以“诗家利器”来形容诗歌,强调了艺术在她心中的重要性,远胜于世俗的考试和名利。她不屑于去关注那些来自春闱的名次,而是追求更高远的理想与艺术价值,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与坚定,既有对艺术的追求,又有对名利的拒绝,表现出唐代士人的豪情与诗人的独立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浩思蓝山玉彩寒:诗人以“浩思”引入情感,强调思考的广阔与深邃,结合“蓝山”表现出追求高远理想的意向。
  2. 冰囊敲碎楚金盘:通过比喻手法,将冷静的思考与世俗的金器对比,展现出对名利的冷漠。
  3. 诗家利器驰声久:将诗歌比作强大的武器,暗示诗歌的力量与持久性。
  4. 何用春闱榜下看:质疑名利的意义,强调内心的追求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诗家利器”,将诗歌比作武器,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 冰囊:象征冷静与理智。
  • 楚金盘:象征世俗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浩思”主要指什么?
    A. 广阔的思绪
    B. 浪漫的情感
    C. 具体的事物

  2. “诗家利器”指的是什么?
    A. 武器
    B. 诗歌
    C. 书法

  3. 诗人对“春闱”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冷漠无所谓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体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

诗词对比:
比较薛涛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在追求理想与个人价值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薛涛更侧重于对名利的拒绝,而李白则强调享受人生的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丰富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薛涛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