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

时间: 2025-02-04 16:08:20

休执著,莫贪求。

心头休要起闲愁。

住行处,常自由。

能如此,应真修。

擒猿捉马炼霜球。

行功成,赴十洲。

意思解释

捣练子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

原文展示

休执著,莫贪求。
心头休要起闲愁。
住行处,常自由。
能如此,应真修。
擒猿捉马炼霜球。
行功成,赴十洲。

白话文翻译

不要执着于物质,也不要过于贪求。
心里不要生出多余的忧愁。
在你所住和行走的地方,常常要保持自由。
能做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的修行。
如同擒拿猿猴、捕捉马匹、炼制霜球一样,
当功成时,就可以前往十洲。

注释

  • 捣练子:原是古代的一种乐曲名,此处用于诗题,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 执著:执着于某种事物或想法。
  • 闲愁:无谓的忧愁。
  • 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
  • 擒猿捉马:比喻修行中的困难和挑战。
  • 霜球:可能指一种修行的境界。
  • 十洲:传说中的极乐世界,象征着理想的修行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道士,擅长道教诗词,作品中常体现道家思想。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具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为赠友之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祝福,提倡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反映出道家的修行理念。

诗歌鉴赏

《捣练子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是马钰道教思想的一次生动表达。全诗围绕“执着”与“自由”这两个主题展开,字句简练却蕴含深意,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淡泊明志的心,不被外物所扰。

首句“休执著,莫贪求”直接点出主题,劝诫读者不要被物质欲望所束缚。接下来的“心头休要起闲愁”则强调心灵的宁静,提示人们应当学会放下不必要的忧虑,追求内心的自在。

诗人接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住行处,常自由”,这是对道家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最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法,提到擒拿猿猴和捕捉马匹,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而“赴十洲”则是一种理想境界的向往,象征着成功后的美好归宿。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道教修行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这些理念的传达,马钰不仅展现了个人的修行哲学,也为读者提供了心灵的指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休执著,莫贪求: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要过于执着于物质的追求。
  2. 心头休要起闲愁:希望人们的内心保持宁静,不要无端生出忧愁。
  3. 住行处,常自由:在所居住和行走的地方,要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
  4. 能如此,应真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者。
  5. 擒猿捉马炼霜球:比喻修行过程的艰难与挑战。
  6. 行功成,赴十洲:当修行成功时,就可以前往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擒拿猿猴、捉马,生动形象。
  • 对仗:如“住行处,常自由”,显得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脱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倡导人们在纷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之心。

意象分析

  • 猿猴:象征内心的迷乱与欲望,修行者需要克服。
  • 马匹:象征着外在的纷扰与诱惑。
  • 霜球:象征修行的境界。
  • 十洲:理想的修行归宿,象征最终的自由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擒猿捉马”比喻什么? A. 追求物质
    B. 修行的挑战
    C. 生活的乐趣

  2. “住行处,常自由”强调了什么? A. 物质的享受
    B. 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C. 繁忙的生活

  3. “行功成,赴十洲”中的“十洲”象征什么? A. 理想的修行境界
    B. 现实的烦恼
    C. 物质的欲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 《题都城南庄》崔护:描绘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捣练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但李白更强调酒的豪放,马钰则更为内敛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传》
  • 《道教与元代文学研究》
  • 《元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