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时间: 2025-02-04 15:2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
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
坐久怀抱空,悠然会清赏。
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
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
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
扰扰路旁儿,知止不如鸟。
白云开林峦,黑雾漫城郭。
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
游蚁上枯槎,归鸟隐丛薄。
寄语远行人,莫待风雨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隐居于山中,远离繁华喧嚣的生活,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山中深处无人行走,路途泥泞而漫长。白云忽然飞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松林间微风轻拂,石缝中幽泉潺潺作响。坐久了心中空荡荡,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色。虽说在山中没有功名利禄,出山后又有什么好处呢?清流也变得浑浊,远大的志向却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松柏本是坚贞的,蒲柳却容易枯萎。路旁的孩子们喧闹不已,不如鸟儿那样懂得适可而止。白云在山峦间飘荡,黑雾笼罩着城郭。出门在外,路途似乎偏离了方向,愚蠢的人们却浑然不觉。爬行的蚂蚁在枯树上游荡,归来的鸟儿藏身于稀疏的树林中。寄语那些远行的人,不要等到风雨恶劣的时候再后悔。
注释
- 行踪:脚步或行走的痕迹,指无人的荒凉。
- 蹊路:小路,指山中的道路。
- 土华:土壤和花草,形容路途的艰难。
- 遐想:遥远的思考或幻想。
- 微风奏:微风掠过,像乐曲般轻盈。
- 幽泉:隐秘的泉水,形容宁静的环境。
- 怀抱空:心中空虚无物。
- 清流混潢污:清澈的水流变得浑浊。
- 知止不如鸟:比喻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比喻鸟儿更有智慧。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可以看作对品德和生命力的思考,松柏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而蒲柳则代表着脆弱和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50-1320),元代诗人和画家,号澹斋,世称“王澹斋”。他以山水画和诗歌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个性和自由精神。
创作背景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是在王冕隐居于山中时创作的,反映了他逃避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本诗传达出一种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反思。诗的开头部分通过描写山中无人行走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白云的出现引发了诗人的遐想,表现出他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中,松间的微风和石缝中的幽泉,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美好与静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城市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即使在山中没有荣华富贵,出山后的生活同样浑浊,远大的理想在市井中被淹没。通过将松柏与蒲柳相比较,诗人强调了坚韧的品德与脆弱的生命,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鄙夷。同时,诗中提到的“知止不如鸟”,则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深无行踪:山中深处,没有人的踪迹,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宁静。
- 蹊路土华长:小路崎岖泥泞,形容行走的艰难。
- 白云忽飞来:白云突然出现,引发诗人的遐想。
- 令人起遐想:让人产生许多思绪。
- 松间微风奏:松林间的微风轻轻吹动,宛如音乐演奏。
- 石罅幽泉响:石缝中的泉水潺潺作响,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坐久怀抱空:长时间坐着,心中感到空虚。
- 悠然会清赏:悠闲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 在山虽无荣:在山中虽然没有荣华富贵。
- 出山有何好:出山后又有什么好处呢?
- 清流混潢污:原本清澈的水流变得浑浊。
- 远志成小草:远大的理想变得微不足道。
- 松柏本贞固:松柏象征着坚贞的品质。
- 蒲柳易枯槁:蒲柳则容易枯萎,象征脆弱。
- 扰扰路旁儿:路边的孩子们喧闹不已。
- 知止不如鸟:不如那些懂得适可而止的鸟儿。
- 白云开林峦:白云在山峦间飘荡。
- 黑雾漫城郭:黑雾笼罩着城郭,暗示城市的喧嚣与混乱。
- 出门道路违:出门在外,走的道路似乎偏离了方向。
- 蠢蠢都不觉:愚蠢的人们却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 游蚁上枯槎:爬行的蚂蚁在枯树上游荡。
- 归鸟隐丛薄:归来的鸟儿藏身于稀疏的树林中。
- 寄语远行人:寄语那些远行的人。
- 莫待风雨恶:不要等到风雨恶劣的时候再后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白云忽飞来”。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山中宁静的景象,反映出对世俗浮华的鄙夷,提倡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宁静与隐逸,代表诗人追求的生活状态。
- 白云:象征自由与遐想,表现诗人的心境。
- 松柏:象征坚贞不拔的品德,反映诗人对道德的追求。
- 蒲柳:象征脆弱与易逝,反映世俗生活的无常。
- 清流:象征纯洁与理想,暗示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什么? A. 脆弱
B. 坚贞
C. 浮华
D. 迷惘 -
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赞美
C. 批判
D. 无所谓 -
“游蚁上枯槎”的意思是: A. 蚂蚁在树上游玩
B. 蚂蚁在枯树上游荡
C. 蚂蚁在水中游泳
D. 蚂蚁在草丛中隐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对世俗的逃避。
- 王维《山居秋暝》:抒发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王冕的作品在隐逸的主题上更加强调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与陶渊明和王维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