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

时间: 2025-02-04 15:45:21

过云生谷暗,既雨却窗明。

低燕争泥语,浮鱼逆水行。

山川增秀色,草木有奇声。

处处青秧满,长歌乐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雨
过云生谷暗,既雨却窗明。
低燕争泥语,浮鱼逆水行。
山川增秀色,草木有奇声。
处处青秧满,长歌乐太平。

白话文翻译:

晨雨过后,云层把山谷变得幽暗,而窗外却透出明亮的光。低飞的燕子在争夺泥土,水中的鱼儿逆流而行。山川的景色因为雨水而愈加秀丽,草木的生机也仿佛在低声呼唤。处处都是青翠的秧苗,大家欢歌笑语,共享太平盛世。

注释:

  • 过云:经过的云,指雨云。
  • 生谷暗:生出暗影,使山谷显得阴暗。
  • 既雨却窗明:雨停后,窗外明亮。
  • 低燕争泥语:燕子低飞,争抢泥土筑巢。
  • 浮鱼逆水行:鱼儿逆流而上,形象生动。
  • 秀色:美丽的景色。
  • 奇声:奇特的声音,暗指自然的生机。
  • 青秧:指禾苗,代表丰收的希望。
  • 长歌乐太平:快乐地歌唱,享受太平盛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风格奔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晨雨》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他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国家前景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晨雨》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雨后山川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起首两句通过“过云生谷暗”与“既雨却窗明”的对比,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明亮。接着,通过燕子和鱼儿的描写,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生机。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处处青秧满,长歌乐太平”则将主题推向高潮,表现了丰收的希望和人们的幸福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云生谷暗:描绘了雨云的到来,带来了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既雨却窗明:雨过天晴,窗外的明亮象征着希望和清新。
  3. 低燕争泥语:燕子低飞,意指生命的活力与繁忙,生动形象。
  4. 浮鱼逆水行:鱼儿逆流而上,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5. 山川增秀色:山川因雨而更显美丽,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6. 草木有奇声:草木仿佛在低声歌唱,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灵性。
  7. 处处青秧满:禾苗茂盛,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8. 长歌乐太平:人们欢歌,象征着幸福的生活与安定的社会。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暗”与“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层次感。
  • 拟人:草木与鱼儿被赋予生命特征,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既雨却窗明”和“山川增秀色”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源头。
  • :代表着滋润和生机。
  • 燕子:象征着春天、生机与希望。
  • 鱼儿: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不屈。
  • 山川: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 青秧: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云生谷暗”中的“暗”是指什么? A. 黑暗
    B. 阴影
    C. 安静

  2. “长歌乐太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幸福
    C. 忧虑

  3. 诗中提到的“浮鱼逆水行”是用来表现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单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陆游《晨雨》与王维《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雨后的生机与和平,而王维则注重于自然的静谧和人心的宁静,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