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送张教)》

时间: 2025-01-26 07:38:08

病枕逢惊晓鼓。

那堪送客江头路。

莫唱骊驹催客去。

风又雨。

花飞一片愁千缕。

折柳凄然无胜语。

加餐更把篝衣护。

泥滑篮舆须稳度。

云飞处。

亲闱安问应旁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送张教)

病枕逢惊晓鼓。那堪送客江头路。
莫唱骊驹催客去。风又雨。
花飞一片愁千缕。折柳凄然无胜语。
加餐更把篝衣护。泥滑篮舆须稳度。
云飞处。亲闱安问应旁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在床,恰逢晨鼓声响,心中感到不舍,难以忍受送别朋友的情绪。面对即将离去的朋友,诗人不愿再唱那催人离去的骊驹之歌,因风雨交加,百花纷飞,愁绪如千缕般缠绕心头。即使在告别时,诗人也只得默默折柳,言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悲伤。在送客的过程中,诗人还担心餐食不足,衣物难以保暖,泥泞的路途也需小心谨慎。最后,诗人向朋友问安,希望能在云飞之处找到一个温暖的归宿。

注释

  • 病枕:生病时躺在枕头上。
  • 惊晓鼓:晨曦时的鼓声,指晨起的时刻。
  • 骊驹:指黑色的马,古时常用作送别的象征。
  • 折柳:在古代,折柳是送别时常用的仪式,柳树象征着离别。
  • 篝衣:篝火取暖的衣物。
  • 篮舆:古代一种用来载人的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巘,字子渊,号蕴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鲜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以咏物抒怀为主题,作品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张教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别不仅是对友谊的珍惜,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感叹,诗人以病中的脆弱感受更显得情感真挚。

诗歌鉴赏

《渔家傲(送张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在病榻之上,听到晨鼓声,心中感慨万千。诗的开篇“病枕逢惊晓鼓”便是将个人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出对送别的无奈与不舍,尤其是“莫唱骊驹催客去”一句,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全诗中,通过“花飞一片愁千缕”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凋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将个人的悲伤与外界的风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共鸣。同时,诗人对告别的细致描写,如“加餐更把篝衣护”,展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体贴,深刻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复杂。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浓烈逐渐转为细腻,最后以“云飞处。亲闱安问应旁午”结束,意在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结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枕逢惊晓鼓:在病榻上,听到晨鼓声,不禁感到惊觉。
  2. 那堪送客江头路:怎能忍受此刻送别友人于江边的路途。
  3. 莫唱骊驹催客去:不要再唱那催人离去的骊驹之歌。
  4. 风又雨:天气又刮起风下起雨,别离的情绪更显沉重。
  5. 花飞一片愁千缕:花瓣飘飞,心中的愁绪如千丝万缕。
  6. 折柳凄然无胜语:折柳送别,无言以对,只有凄凉的心情。
  7. 加餐更把篝衣护:为友人准备食物,还要确保衣物温暖。
  8. 泥滑篮舆须稳度:路途泥泞,乘坐的车要小心稳妥。
  9. 云飞处:在云飞的地方,寄托着对友人的思念。
  10. 亲闱安问应旁午:愿在归途时,向亲友问安,寄予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风又雨”、“加餐更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花飞一片愁千缕”,将愁绪与花瓣飘落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将天气变化与情感结合,表现出自然对人心情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传达出即使在离别时也应珍惜情感,留存美好回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枕:象征脆弱与无奈。
  • 晓鼓:代表时间的流逝,催促离别。
  • 骊驹:象征离别的愁苦。
  • 折柳:古代送别的习俗,象征分别。
  • 泥滑:代表人生路途的艰难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病枕逢惊晓鼓”中“病枕”指什么?

    • A. 生病时的枕头
    • B. 疾病的象征
    • C. 亲情的寄托
  2. 诗中提到的“骊驹”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
    • C. 快速的生活
  3. “折柳”在古代常与什么有关?

    • A. 迎接
    • B. 送别
    • C. 祝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亦是表达离别情绪的经典之作。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也是感伤之作。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渔家傲》在表达送别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映衬人物情感,但《送别》更直接,而《渔家傲》则细腻且充满了生活的琐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