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价以吹嘘长,恩从顾盼深。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白话文翻译:
在柱子下听到了周朝的历史,书中的文字慰藉了我的越地吟唱。近看这些三年的文字,远远地感受到了百年的心愿。价值因吹嘘而增长,恩情因顾盼而深厚。不栽种桃李树,何时才能得到树荫呢?
注释:
- 柱下:古代官署中的一种职位,此处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周史:指周朝的历史。
- 越吟:越地的吟唱,指作者的诗作。
- 三岁字:指近期的文字作品。
- 百年心:指长远的心愿或理想。
- 吹嘘:夸大其词,此处指通过宣传提升作品的价值。
- 顾盼:关照,此处指受到他人的关注和恩惠。
- 桃李树: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成阴:指树木长大,形成树荫,比喻成就或结果。
典故解析:
- 周史:周朝的历史,代表古代的经典和智慧。
- 越吟:越地的吟唱,可能指作者的诗作带有地方特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成就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阅读历史书籍或回顾自己的作品时,感慨时光流逝,心愿未了,同时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近期的作品和长远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柱下闻周史”一句,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智慧的向往,而“书中慰越吟”则体现了作者通过创作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后两句“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巧妙地将时间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长远目标的坚持。最后两句以桃李树为喻,表达了作者对成就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柱下闻周史:在柱子下听到了周朝的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向往。
- 书中慰越吟:书中的文字慰藉了我的越地吟唱,体现了作者通过创作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 近看三岁字:近看这些三年的文字,指作者回顾自己的近期作品。
- 遥见百年心:远远地感受到了百年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长远目标的坚持。
- 价以吹嘘长:价值因吹嘘而增长,指作品的价值通过宣传而提升。
- 恩从顾盼深:恩情因顾盼而深厚,指受到他人的关注和恩惠。
- 不栽桃李树:不栽种桃李树,比喻不培养人才或不创造美好的事物。
- 何日得成阴:何时才能得到树荫呢?表达了作者对成就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愿的长远。
- 比喻:以桃李树为喻,表达了作者对成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周史:代表古代的经典和智慧。
- 越吟:可能指作者的诗作带有地方特色。
- 桃李树: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柱下闻周史”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古代智慧 B. 现代科技 C. 自然风光 D. 社会地位
-
“书中慰越吟”中的“越吟”指的是什么? A. 越地的吟唱 B. 越地的风景 C. 越地的历史 D. 越地的食物
-
“近看三岁字,遥见百年心”中的“三岁字”指的是什么? A. 三岁的孩子 B. 三年的文字作品 C. 三年的历史 D. 三年的风景
-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中的“桃李树”比喻什么? A. 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B. 桃子和李子 C. 树木 D. 历史
答案:
- A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谓的《寄李侍御》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但张谓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宏大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谓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