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其四
作者: 韩元吉
麦田秋过未休工,
䆉稏如云白雨中。
乞得晴明三十日,
披襟可咏快哉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农民在秋天的麦田里辛勤工作的情景,虽然秋天已经过去,但他们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劳动,田里的稻谷像云一样在雨中飘摇。诗人希望能有三十天的晴天,这样就可以在阳光下舒展衣襟,尽情吟唱,享受快乐的微风。
注释
- 麦田:种植小麦的田地。
- 秋过未休工:秋天已经过去,但农人仍未停止工作。
- 䆉稏:指稻谷,形容其丰盈。
- 如云:比喻稻谷的丰盈如同云彩。
- 白雨中:形容在雨中的场景。
- 乞得:希望得到。
- 披襟可咏:指在晴天可以舒展开衣襟吟唱。
- 快哉风:形容微风的舒适。
典故解析
在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深厚,诗歌中常常反映出与农业相关的生活场景和农民的辛勤付出。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天气变化,展现了农民对好天气的渴望,折射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季,正值农忙季节,诗人感受到连绵的苦雨对农作的影响,表达了渴望晴天的心情,显示了农民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坚韧。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生动,捕捉了季节交替时农人的心态。开头两句描绘了麦田的景象,展现了秋季的辛勤与不易。雨中的稻谷宛如云彩,生动地体现了丰收的希望与现实的困境。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乞得晴明三十日”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反映出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与无奈。最后以“披襟可咏快哉风”而收尾,展现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麦田秋过未休工:诗人首先提到秋天已经过去,但农民仍在田里辛勤工作,反映出农民的执着和对丰收的期待。
- 䆉稏如云白雨中:用“如云”形象地描绘了稻谷丰盈的状态,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与现实的雨水困扰。
- 乞得晴明三十日:表达了对好天气的渴望,三十天的晴天象征着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农活。
- 披襟可咏快哉风:希望在晴天中能够舒展衣襟,享受自然的风光与诗意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谷比作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自然的渴望为主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艰辛现实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田:象征着丰收与辛勤。
- 白雨:象征着自然变化与农耕的挑战。
- 晴明: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快哉风:象征着自由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乞得晴明三十日”是什么意思?
A. 希望有三十天的雨天
B. 希望有三十天的晴天
C. 希望有三十天的阴天
D. 希望有三十天的风天 -
“麦田秋过未休工”中“未休工”指的是?
A. 田里没有麦子
B. 农民在忙碌
C. 秋天已经结束
D. 有很多雨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D. 夸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韩元吉的《入冬苦雨祷晴》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韩元吉诗中更侧重于对农作物生长的关注,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