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

时间: 2025-01-09 20:33:37

世上悠悠东逝波,金丹将奈鬓丝何!

墙头杨柳知秋早,窗外芭蕉受雨多。

伏枥自应如老骥,还乡元欲借明驼。

吾棋一局千年事,从使旁观烂斧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上悠悠东逝波,金丹将奈鬓丝何!墙头杨柳知秋早,窗外芭蕉受雨多。伏枥自应如老骥,还乡元欲借明驼。吾棋一局千年事,从使旁观烂斧柯。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河流悠悠向东流去,金丹(指长生不老的药物)又能如何拯救我花白的鬓发呢!墙头的杨柳早已知道秋天的来临,窗外的芭蕉却在雨中受尽了滋润。像老马一样,在马槽前等待,我本想借助明驼回到故乡。我的棋局犹如千年的历史,纵然只是旁观者,也只能看着那破斧头的无能。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延续,流动不息。
  • 金丹:古代道教所称的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
  • 鬓丝:指的是人年老时的白发。
  • 墙头杨柳:形容墙头的杨柳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耐雨湿,象征生命力。
  • 伏枥:指老马在马槽前等待,暗示老年人的无奈。
  • 明驼:指优秀的骆驼,象征着回乡的希望。
  • 烂斧柯:比喻无能的工具或手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诗歌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以爱国、抒怀、咏史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陆游心怀报国之志,却屡次遭遇挫折,心中充满忧愤与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开篇即以“悠悠东逝波”引入,意象广阔,给人以无尽的思考。金丹虽是古代求仙问道的象征,但在诗中却显得无力,表达了作者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的思考。墙头的杨柳和窗外的芭蕉分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接着,诗人以“伏枥自应如老骥”自喻,表达了虽老但心中仍有壮志未酬的情怀,表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一句“吾棋一局千年事”则更为深刻,表明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尽管自身的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仍然希望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无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上悠悠东逝波:世间的河流像时间一样不断向东流去,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2. 金丹将奈鬓丝何:金丹再好,能改变我白发苍苍的现实吗?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无奈与失落。
  3. 墙头杨柳知秋早:墙头的杨柳早已感知到秋天的来临,象征着岁月流逝。
  4. 窗外芭蕉受雨多:窗外的芭蕉在雨中生长,传达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力量。
  5. 伏枥自应如老骥:老马等待在马槽前,意指自己虽老但仍有壮志未酬。
  6. 还乡元欲借明驼:想要回乡,盼望借助良驼,象征着对故乡的向往与归属感。
  7. 吾棋一局千年事:象棋的局势如同千年的历史,寓意深刻。
  8. 从使旁观烂斧柯:即便是作为旁观者,也只能看着无能的工具,表达了对历史无力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棋局,寓意深刻。
  • 拟人:杨柳、芭蕉被赋予了感知季节的能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壮志未酬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逝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
  • 金丹:代表长生的渴望与追求。
  • 杨柳:象征秋天的来临,暗示生命的变化。
  • 芭蕉: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 老骥:象征年老但心怀壮志的人。
  • 明驼:象征回乡的希望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丹”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药物
    • B. 一种棋子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墙头杨柳”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生的努力是无用的。 (对/错)

答案:

  1. A
  2.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登高》 by 杜甫: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的《世上》与李白的《将进酒》
    • 陆游的作品关注的是人生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与乐观,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陆游及其作品的系统研究。
  • 《陆游诗文集》:收录了陆游的主要诗作和散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