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
作者:陆游
人间岁月苦駸駸,
白首幽居不厌深。
嬾爱举杯成美睡,
静嫌对弈动机心。
山村野渡双芒屩,
夜雪晨霜一布衾。
不到匡庐三十载,
梦携巾钵上东林。
白话文翻译:
人间的岁月真是苦闷,
我白发苍苍在幽静处居住却不厌倦。
懒得举杯只想美美地睡一觉,
宁可静静地坐着,不想在棋盘上动心思。
山村的野渡口,脚踏双芒屩,
夜晚的雪和清晨的霜,铺就一床被子。
三十年来未曾到过匡庐,
梦中却常常携带着禅杖上东林。
注释:
字词注释:
- 苦駸駸:苦闷、烦恼的样子。
- 幽居:隐居于安静的地方。
- 嬾爱:懒得;懒于。
- 美睡:美好安宁的睡眠。
- 静嫌:安静地厌烦。
- 对弈:下棋。
- 野渡:乡村的渡口。
- 芒屩:草鞋。
- 布衾:用布做的被子。
- 匡庐:指匡庐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
- 巾钵:僧侣的用具,象征出家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匡庐山,古代名士常以此地为隐居之处,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东林则暗指东林寺,也是禅宗的一个重要道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坎坷后,选择了安静的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幽居》以其清新淡雅的情调展现了陆游晚年隐居生活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思考与感慨。开篇的“人间岁月苦駸駸”引入了诗人的人生体验,表达出对世事的无奈与烦恼;而“白首幽居不厌深”则反映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心灵的矛盾与挣扎。
通过“嬾爱举杯成美睡”,陆游表现出对无所事事、安逸生活的享受,似乎他已经放下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选择了内心的宁静。而“静嫌对弈动机心”则再次强调他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宁愿远离纷扰的棋局。
后半部分的意象描绘如“山村野渡双芒屩”及“夜雪晨霜一布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乡村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恬静。结尾提到“不到匡庐三十载”,则流露出他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尽管未能到达,梦中却常常回到那里,这是一种人生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情韵悠长,既有对生活的淡然,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岁月苦駸駸:表达对世间烦恼的感慨,岁月如梭,生活艰辛。
- 白首幽居不厌深:尽管白发已至,隐居的生活依然让我感到满足。
- 嬾爱举杯成美睡:我懒得喝酒,只想沉浸在美好的睡眠中。
- 静嫌对弈动机心:宁愿安静地待着,也不想在棋局上动心思。
- 山村野渡双芒屩:描绘乡村的宁静,穿着草鞋走在渡口。
- 夜雪晨霜一布衾:夜晚的雪和清晨的霜,铺成一床温暖的被子。
- 不到匡庐三十载:三十年来未曾到过匡庐山,表达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 梦携巾钵上东林:梦中常常带着禅杖去东林寺,体现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与世间烦恼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境变化。
- 意象:如“夜雪晨霜”,通过自然景象传递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 象征:匡庐、东林等地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是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苦楚。
- 白首:代表老年,象征人生的成熟与智慧。
- 幽居:象征宁静、隐逸的生活状态。
- 山村:自然的象征,代表一种简单而恬淡的生活。
- 巾钵:象征出家人,代表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陆游的《幽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追求名利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政治的关注
D. 对友谊的珍视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匡庐”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中的“夜雪晨霜”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理想的隐居生活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感情。
- 王维《鹿柴》:描写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陆游的《幽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陆游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陆游的情感更为复杂,而王维则显得清新脱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