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子歌》
时间: 2025-01-10 23:1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毫子歌
作者:李白
淮南小山白毫子,
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
朝餐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
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
独酌流霞杯。
拂花弄琴坐青苔,
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
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
空馀桂树愁杀人。
白话文翻译
在淮南的小山上有个叫白毫子的地方,
它就在淮南的小山里。
夜晚靠在松树下,伴着云朵入睡,
早上啃食石中的精髓。
小山绵延不断地向江边延伸,
碧绿的山峰高耸,绿水环绕。
我与白毫子相配,
独自饮着流霞般的酒杯。
轻拂花瓣,弹奏琴音坐在青苔上,
绿萝树下春风送来温暖。
南窗外松声萧瑟响起,
倚着悬崖静听清脆的心声。
虽然可以远远看到,却无法亲近。
八公携手五云飘去,
只留下桂树,令人愁苦不已。
注释
- 白毫子: 指淮南的小山,可能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关。
- 夜卧松下云: 夜晚在松树下睡觉,云彩如影随形。
- 朝餐石中髓: 早上食用石头中的精华,象征自然的馈赠。
- 流霞杯: 将酒比作流动的霞光,形容酒的美丽与清新。
- 八公: 可能指的是古代名士,携手同游,象征友情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常常表现出对自由、自然与酒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历淮南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渴望自由、洒脱的个性。
诗歌鉴赏
《白毫子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淮南小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李白以“白毫子”作为诗的起点,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幽雅致的世界。夜卧松下,晨餐石髓,诗人用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自得。
诗中“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表达了诗人即使孤独,也能在自然中找到相伴的乐趣。通过“拂花弄琴坐青苔”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在这句中,诗人通过松声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展现了他对心灵自由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桂树的惋惜,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南小山白毫子: 提出地点,白毫子代表一种自然景观。
- 乃在淮南小山里: 强调位置,仿佛在邀请读者共赴此地。
- 夜卧松下云: 描绘夜晚的安静与自然。
- 朝餐石中髓: 表达对自然美食的享受。
- 小山连绵向江开: 描绘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
- 碧峰巉岩绿水回: 形象化山水的景色,生动而美丽。
- 余配白毫子: 表达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独酌流霞杯: 体现孤独中自得的洒脱。
- 拂花弄琴坐青苔: 体现与自然亲密的生活方式。
- 绿萝树下春风来: 传达春天的气息与温暖的感觉。
- 南窗萧飒松声起: 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波动。
- 凭崖一听清心耳: 强调听觉的宁静与内心的清澈。
- 可得见,未得亲: 表达一种难以亲近的遗憾。
- 八公携手五云去: 反映友人的离去,象征着友情的断裂。
- 空馀桂树愁杀人: 表达对失去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流霞杯”比喻酒的美好,富有诗意。
- 拟人: “松声”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李白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体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意象分析
- 小山: 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 松: 代表坚韧与长寿,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
- 流霞: 代表美好的酒,象征着诗人的洒脱与自由。
- 桂树: 象征友情和思念,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毫子”指的是?
- A. 一种动物
- B. 一处山名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酒
-
诗中提到的“流霞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酒
- C. 诗歌
- D. 自然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刘长乐的《秋夕》与李白的《白毫子歌》,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长乐则侧重于环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