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台(送郑毅斋入观)》
时间: 2024-10-16 19:1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春台(送郑毅斋入观) 赵以夫 〔宋代〕
锦里春回,玉墀天近,东风稳送雕鞯。祖帐移来,光流万斛金莲。十分香月娟娟。照人间一点魁躔。此时新事,飞来双凤,催上甘泉。寻思京洛,少日芳游,柳遥禁雪,花淡宫烟。鳌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再见升平,想红云缥缈群仙。看明年。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
白话文翻译:
春回锦里,宫殿近天,东风稳送着华丽的马车。祖帐移动,光芒如万斛金莲绽放。明亮的月光如此美好,照亮人间的一处重要星宿。此时有新事,双凤飞来,催促着前往甘泉宫。回想在京洛的青春游玩,柳树远望如禁雪,花儿淡淡如宫烟。鳌山翠绿,整夜都是清脆的管弦乐声。再次见到太平盛世,想象红云中飘渺的群仙。期待明年,在金殿举行传柑宴,穿着华丽的衮服和貂蝉。
注释:
- 锦里:指成都,古称锦官城。
- 玉墀:宫殿前的台阶,代指宫殿。
- 雕鞯:雕花的马鞍,指华丽的马车。
- 祖帐:古代出行时设的帐篷,此处指送行的场景。
- 万斛金莲:形容光芒灿烂,如万斛金莲绽放。
- 魁躔:指星宿中的重要位置,此处比喻重要人物。
- 甘泉:指甘泉宫,古代宫殿名。
- 京洛:指洛阳,古都之一。
- 鳌山:指假山,此处形容宫殿的壮观。
- 脆管繁弦:形容音乐声清脆悦耳。
- 红云缥缈群仙:形容仙境般的景象。
- 金殿传柑宴:指宫廷中的宴会。
- 衮绣貂蝉:指华丽的官服和头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以夫(约1189—1256),字子固,号虚斋,南宋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多写景抒情,尤擅长写春景。此诗是赵以夫为送别郑毅斋入观而作,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在送别友人郑毅斋入观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回锦里为背景,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月光的明亮、音乐的悦耳,以及对京洛青春游玩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万斛金莲”、“飞来双凤”等,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南宋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里春回,玉墀天近”:春回锦里,宫殿近天,描绘了春回大地的景象和宫殿的壮丽。
- “东风稳送雕鞯”:东风稳稳地送着华丽的马车,暗示友人前程似锦。
- “祖帐移来,光流万斛金莲”:送行的帐篷移动,光芒如万斛金莲绽放,形容送行的盛大和光芒灿烂。
- “十分香月娟娟”:明亮的月光如此美好,形容月光的明亮和美好。
- “照人间一点魁躔”:月光照亮人间的一处重要星宿,比喻友人的重要地位。
- “此时新事,飞来双凤,催上甘泉”:此时有新事,双凤飞来,催促着前往甘泉宫,暗示友人将有新的机遇和前程。
- “寻思京洛,少日芳游”:回想在京洛的青春游玩,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柳遥禁雪,花淡宫烟”:柳树远望如禁雪,花儿淡淡如宫烟,形容宫廷的景色。
- “鳌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鳌山翠绿,整夜都是清脆的管弦乐声,形容宫廷的壮观和音乐的悦耳。
- “再见升平,想红云缥缈群仙”:再次见到太平盛世,想象红云中飘渺的群仙,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 “看明年。金殿传柑宴,衮绣貂蝉”:期待明年,在金殿举行传柑宴,穿着华丽的衮服和貂蝉,表达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斛金莲”、“飞来双凤”等,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东风稳送雕鞯”,赋予东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锦里春回,玉墀天近”,语言优美,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回锦里、宫殿壮丽、月光明亮、音乐悦耳的描绘,以及对京洛青春游玩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锦里春回:春天的景象,象征生机和希望。
- 玉墀天近:宫殿的壮丽,象征权力和尊贵。
- 万斛金莲:光芒灿烂,象征盛大和辉煌。
- 飞来双凤: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好运和前程。
- 红云缥缈群仙:仙境般的景象,象征太平盛世和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里”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成都 B. 洛阳 C. 长安 D. 南京
-
“万斛金莲”在诗中形容的是什么? A. 光芒灿烂 B. 花朵盛开 C. 音乐悦耳 D. 宫殿壮丽
-
诗中的“飞来双凤”象征着什么? A. 吉祥和好运 B. 悲伤和离别 C. 战争和冲突 D. 贫困和困苦
答案:
- A. 成都
- A. 光芒灿烂
- A. 吉祥和好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春景和宫廷的壮丽,但情感更为豪放。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情感热烈。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赵以夫《燕春台(送郑毅斋入观)》:两者都描绘了春景和宫廷的壮丽,但苏轼的情感更为豪放,赵以夫的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赵以夫的多首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词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以夫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