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猿》

时间: 2025-01-11 05:39:49

有书常懒读,有酒常懒醉。

惟有默坐佳,又以睡为祟。

不如舍之起,扶杖来东园。

摘此幽涧果,哺我高枝猿。

食果饮清泉,猿计亦何阙。

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书常懒读,有酒常懒醉。
惟有默坐佳,又以睡为祟。
不如舍之起,扶杖来东园。
摘此幽涧果,哺我高枝猿。
食果饮清泉,猿计亦何阙。
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人常常懒得读书,也懒得喝酒,唯有静静地坐着,却又被睡意所侵扰。还不如放下这些,拄着拐杖去东园,摘下幽静山涧的果实,喂养高枝上的猿猴。吃着果子,喝着清泉,猿猴的生活又有什么缺憾呢?只怕在夜晚霜降时,看到巴山的月亮,心中会感到无限的伤感。

注释:

  • 有书常懒读:有书在手却常常懒得去读。
  • 有酒常懒醉:有酒在身却常常懒得去醉。
  • 默坐佳:静静地坐着,感觉很好。
  • 又以睡为祟:却又被睡意所侵扰。
  • 舍之起:放下这些,起身去做其他事情。
  • 扶杖:拄着拐杖。
  • 幽涧果:幽静山涧的果实。
  • 肠断:心中感到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写。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事却常使人感到无奈。陆游在此时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的忧虑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世事的逃避与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哺猿》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矛盾的作品。诗中开头两句以懒惰的状态引入,表现了诗人在书籍与美酒的诱惑面前的无动于衷,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疲惫与厌倦。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诗人选择放下繁杂事务,拄杖前往东园,体现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摘果喂猿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则是一种忧伤的转折,暗示了即便在宁静的自然中,诗人内心依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巴山月的意象承载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惆怅,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哲思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书常懒读,有酒常懒醉:开篇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和酒的懒惰态度。
  • 惟有默坐佳,又以睡为祟:强调静坐的美好,但又被睡意困扰,形成矛盾。
  • 不如舍之起,扶杖来东园:决心放下懒惰,选择行动,朝向自然。
  • 摘此幽涧果,哺我高枝猿:生动描绘了在自然中生活的乐趣。
  • 食果饮清泉,猿计亦何阙:表达了猿猴的生活简单而满足,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结尾的忧伤与对现实的无奈,深化了诗的情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懒惰与自然生活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比如“肠断”一词,将诗人的感情拟人化,传达出深切的忧虑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伤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世俗生活。
  • :象征享乐与逃避现实的方式。
  • 东园:代表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空间。
  • 幽涧果:象征自然的馈赠。
  • 巴山月:暗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哺猿》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巴山月”代表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美酒的渴望
  3. 诗中的“扶杖来东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书籍的热爱
    • B. 对繁忙生活的逃避
    • C. 对饮酒生活的追求
    •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在描写自然方面有相似之处,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平和,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淡泊宁静的心境,而陆游则在自然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社会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