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时间: 2025-01-10 22:24:5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文翻译:

今夜在鄜州的月亮,我在闺房中独自欣赏。
我遥想那些小儿女们,他们还不理解思念长安的情感。
香气的雾气让我的发髻变得湿润,清冷的月光照在我玉一般的手臂上使我感到寒意。
不知何时我能倚靠着虚幌,让双双的月光照干我脸上的泪痕。

注释:

  • 鄜州:古地名,今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 闺中:指女子的内室。
  • 遥怜:远远的怜惜。
  • 小儿女:指年幼的孩子们。
  • 忆长安:思念长安,长安是唐代的国都,象征着繁华与故乡。
  • 香雾:香气的雾气,形容女子的发饰。
  • 云鬟:女子的发髻,通常用云彩形容其轻盈。
  • 清辉:月光清澈明亮。
  • 虚幌:空旷的帷帐。
  •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风格严谨、情感真挚,常常关注社会的疾苦与民生。

创作背景:

《月夜》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在鄜州月夜下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杜甫因战乱而离开长安,身处异地,内心充满对家庭和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月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月光洒在闺房中,诗人独自一人,感受着思乡的情绪。诗的开头两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直接点出时间和地点,突显了诗人孤独的境况。接着提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仅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怜惜,也隐含了对他们无忧无虑的羡慕。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脆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意与孤寂。最后一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泪水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楚与孤独。杜甫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对着月亮的情景,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2.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诗人思念故乡,对年幼孩子们的怜惜,表达了对他们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3.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细腻的描写女子的发饰与月光的效果,增强了孤独感和寒冷的情绪。
  4.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够靠在帷帐上,让月光照干眼泪,这种期待体现了他对团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辉玉臂寒”中将月光比作玉臂,增强了月光的美感。
  • 对仗:诗中存在对仗工整的现象,如“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庭团圆的渴望,深刻反映了战乱背景下人们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 闺房:代表着女性的柔情与孤独。
  • 小儿女: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反衬出诗人的思虑重重。
  • 泪痕:象征着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鄜州”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陕西
    C. 四川
    D. 江苏

  3.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的“泪痕”指什么? A. 眼泪的痕迹
    B. 书法的痕迹
    C. 画作的痕迹
    D. 歌声的痕迹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同样表现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月夜思乡诗。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虽同为唐代名家,但杜甫的诗多关注现实与社会,李白则偏向于个人情感与豪放。对比两人关于月亮的描写,杜甫的月夜更显孤独与思乡,而李白则多了一份洒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