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时间: 2025-01-25 23:4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
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
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
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的悠然云朵和东流的清澈流水。回想我一生的快乐,寄居在东边的村落。失去的东西并不值得忧愁,得到的也不会让我欢喜。安于贫穷就这样吧,处于卑贱之地也不必感到羞耻。云朵悠闲,空灵了我的心灵,清澈的水流滋养了我的味觉。云水都无情,正好可以长久地相伴。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悠长,心情舒畅。
- 南山:南面的大山,象征自然的宁静。
- 濯濯:清澈的样子。
- 念我平生欢:回忆我一生的快乐经历。
- 安贫固其然:安于贫困,保持本色。
- 云水俱无心:云和水都没有情感,象征自在无拘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5年),唐代诗人,字宗明,号乐天。他的诗以清新隽永和自然景物为主,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古意》创作于戴叔伦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安贫乐道的态度。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他选择以淡泊明志的心态面对人生。
诗歌鉴赏:
《古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生活态度。诗中“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的开篇,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念我平生欢”回顾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过往快乐的怀念,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对得到与失去的态度应当是淡然处之。安于贫穷和卑贱,不必感到羞耻,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最后以“云水俱无心”总结,诗人在云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悠悠南山云:南山的云彩悠然自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濯濯东流水:东流的水清澈流畅,象征自由与纯粹。
- 念我平生欢:回忆自己一生的快乐,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托居在东里:寄居在东边的村落,展现安逸的生活状态。
- 失既不足忧:失去的东西无需过于担忧,表现出一种从容。
- 得亦不为喜:得到的东西也不必过于欢喜,反映出一种淡泊。
- 安贫固其然:安于贫穷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强调对物质的超脱。
- 处贱宁独耻:在贱位中也不必感到羞耻,展现出自我认同。
- 云闲虚我心:云朵的悠闲让我的心灵得到宁静。
- 水清澹吾味:清澈的水流滋养了我的心灵,象征着内心的满足。
- 云水俱无心:云和水都无情,反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 斯可长伉俪: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以长久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水比作心灵的伴侣,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云水“无心”体现出一种超然。
- 对仗:如“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一种淡泊明志、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物质与名利的超脱,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远。
- 云:象征自由与轻松。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贫与贱:反映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对失去感到悲伤
- B. 对得到感到欢喜
- C. 对失去与得到都持平常心态
- D. 对生活感到失望
-
填空题:诗中“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中的“虚”指的是___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贫穷与贱位是值得羞耻的。(对/错)
答案:
- C
- 心灵的宁静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春晓》: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侧重于对自然的赞美。
对比两首诗可以看出,戴叔伦在《古意》中更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而王维与孟浩然则更多地突出自然之美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戴叔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