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人遗华阳巾》
时间: 2025-02-04 17:2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友人遗华阳巾 罗邺 〔唐代〕 剪露裁烟胜角冠,来从玉洞五云端。 醉宜薤叶欹斜影,稳称菱花子细看。 野客爱留笼鹤发,溪翁争乞配渔竿。 真仙首饰劳相寄,尘土翻惭戴去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华阳巾后的喜悦与感慨。华阳巾如同从仙境中剪裁烟雾、露水制成,来自高高的玉洞五云之间。诗人觉得这巾子在醉意朦胧中尤为适宜,其斜影如同薤叶般迷人,而在仔细观察时,又像菱花般精致。野外的客人喜爱它如同笼中的鹤发,溪边的老人则争相请求用它来配渔竿。诗人感叹这真仙般的首饰劳友人相寄,而自己却因尘世的束缚,难以佩戴这仙物,感到惭愧。
注释:
- 剪露裁烟:形容华阳巾的制作精美,如同剪裁露水和烟雾。
- 角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 玉洞五云端:指仙境,玉洞是传说中的仙人居所,五云指五彩祥云。
- 薤叶:一种植物,叶子细长。
- 菱花:指菱形的图案或装饰。
- 野客:指在野的隐士或游人。
- 笼鹤发:比喻华阳巾的美丽如同笼中的鹤发。
- 溪翁:指溪边的老人。
- 真仙首饰:指华阳巾,因其精美被比作仙人的首饰。
- 劳相寄:辛苦地寄来。
诗词背景: 罗邺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收到友人赠送的华阳巾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华阳巾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服饰,常与隐士和仙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华阳巾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剪露裁烟胜角冠”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华阳巾的精美,仿佛是从仙境中直接带来。后文通过对华阳巾在不同情境下的描述,如“醉宜薤叶欹斜影”和“稳称菱花子细看”,进一步强调了其优雅与精致。结尾的“真仙首饰劳相寄,尘土翻惭戴去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以及对自己尘世身份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首句“剪露裁烟胜角冠”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华阳巾的精美与仙境的露水和烟雾相比,形象生动。
- “来从玉洞五云端”进一步强化了华阳巾的仙气,玉洞和五云都是仙境的象征。
- “醉宜薤叶欹斜影”和“稳称菱花子细看”通过对华阳巾在不同状态下的描述,展现了其多样的美。
- “野客爱留笼鹤发,溪翁争乞配渔竿”则通过他人的反应,侧面烘托了华阳巾的吸引力。
- 结尾的“真仙首饰劳相寄,尘土翻惭戴去难”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以及对自己尘世身份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剪露裁烟:形容华阳巾的制作精美,如同剪裁露水和烟雾,象征着高雅和精致。
- 玉洞五云端:指仙境,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美好。
- 薤叶、菱花:分别象征着自然的美和精致的艺术。
- 笼鹤发:比喻华阳巾的美丽如同笼中的鹤发,象征着高洁和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剪露裁烟胜角冠”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 “来从玉洞五云端”中的“玉洞”和“五云”分别象征什么? A. 仙境和祥云 B. 山洞和云彩 C. 宫殿和雾气 D. 洞穴和雨水
-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感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尘世的无奈 D. 对华阳巾的珍视
答案:1. D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赠汪伦》与罗邺的《谢友人遗华阳巾》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和豪放,而罗邺的诗则更加含蓄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罗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