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引》
时间: 2025-01-10 19:3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
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
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
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
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
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
惟有秋风愁杀人。
白话文翻译:
你可曾见到魏武帝曹操初创霸业,争夺天子之位时的情景,
群雄如同睚眦之争,纷纷奔逐。
白天带着壮士攻破坚固的阵地,
夜晚与才子词人相聚在华丽的屋子里。
都城环绕在西山的阳光下,
桑树和榆树在漳河的曲岸上郁郁葱葱。
城墙和市区变成了废墟,世人都已改换,
但只看到西园的明月依旧在。
邺城附近高高的坟冢上多是贵族的遗骸,
蛾眉的美人也与尘埃同在。
试着登上铜台歌舞的地方,
唯有秋风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
注释:
-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到。
- 魏武:指曹操,魏国的开国之君。
- 草创:开始建立、创立。
- 争天禄:争夺皇位。
- 睚毗:睚眦,是一种小而凶猛的动物,这里比喻群雄相争。
- 壮士:勇猛的士兵。
-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于比喻老年。
- 城郭为墟:城墙和市区变成了废墟。
- 蛾眉:形容美丽的女子,指眉毛如蛾翅般弯曲。
- 铜台:指古代歌舞表演的台子,象征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675年-731年),字季直,号少微,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曾任职于朝廷,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张说的诗风清新、豪放,擅长描绘历史与人情,作品多关注现实生活及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
《邺都引》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富强,文化繁荣。诗中提到的邺城是魏国的都城,历史上曾是权臣、豪杰争相角逐之地,诗人通过古今对比,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诗歌鉴赏:
《邺都引》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现状的强烈对比。诗中描绘了魏国的兴起和群雄逐鹿的壮阔场面,展现了壮士们的英雄气概与文人们的风雅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昔日的繁华已化为废墟,唯有明月如故,象征着永恒与不变的美好。通过“试上铜台”一联,诗人更是表露出对浮华与繁荣背后孤独与忧愁的深刻体验,尤其是在“惟有秋风愁杀人”一句中,秋风带来的不仅是季节的变换,更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与伤感。整首诗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呈现出一幅深邃而又感人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开篇用“君不见”引起读者注意,直接道出魏武曹操创立政权的雄图伟业。
- 群雄睚毗相驰逐:描绘当时英雄豪杰争相逐鹿的场景,体现出一种竞争与斗争的激烈。
- 昼携壮士破坚阵:白天带领勇士攻破敌阵,显示出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 夜接词人赋华屋:转向夜晚的文人聚会,显示出文人与武将的交融与对比。
- 都邑缭绕西山阳:描绘城市的美丽景象,暗示繁华的背后是历史的变迁。
- 桑榆汗漫漳河曲:描写自然景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城郭为墟人代改:感叹城市沦为废墟,世事变迁,令人惋惜。
- 但见西园明月在:唯独留下的明月,象征着永恒与不变。
- 邺旁高冢多贵臣:提及历史上那些曾经的权贵,如今化为土冢,表达人生无常。
- 蛾眉曼睩共灰尘:美人的容颜与尘埃同存,暗示美丽的短暂与虚幻。
- 试上铜台歌舞处:回到繁华的铜台,反衬出昔日的热闹。
- 惟有秋风愁杀人:秋风带来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比喻美人,生动形象。
- 对仗:如“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感伤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永恒与不变的美好,承载着诗人的思念与忧愁。
- 壮士:代表英勇与豪情,体现了历史上的英雄气概。
- 秋风:象征着孤独与伤感,预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邺都引》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张说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蛾眉”是指什么?
A. 英雄
B. 美人
C. 壮士
D. 城市 -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对什么的感慨?
A. 爱情
B. 历史的变迁
C. 自然风光
D. 家乡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说《邺都引》与李白《庐山谣》:两首作品都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但张说更关注社会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而李白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