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柳营曲_和听雪酒半》
时间: 2025-04-28 03:30: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调》柳营曲_和听雪酒半
作者: 徐再思〔元代〕
和听雪酒半醒,月三更,怪梅花唤回鹤梦惊。
蚕叶纵横,龙甲琮,寒粟玉楼生。
灞陵桥人有诗成,剡溪中谁驾舟行?
光涵虚室明,寒扑小窗轻,柳絮冷无声。
春情投木桃,报琼瑶,风流为听紫凤箫。
云挽金翘,香沁鲛绡,春在两眉梢。
带明月门扇低敲,近秋千花影轻摇。
奶娘还问着,小玉会搬挑,教,推道把夜香烧。
白话文翻译:
在听雪的酒意微醺时,已是月上三更,奇怪的是梅花竟唤醒了我美梦中的仙鹤。
蚕叶交错,龙甲如琮,寒粟在玉楼中生长。
在灞陵桥上有人已作成诗,剡溪中又是谁在划舟而行?
月光照进空寂的室内,寒风轻轻扑打小窗,柳絮在冷风中无声飘落。
春情寄托在桃花上,回报着美玉,风流的音色宛如紫凤箫声。
云彩轻轻挽起金色的翘,香气渗透鲛绡,春意正浓在她的双眉之间。
带着明月的门扇轻轻敲响,秋千旁花影轻轻摇曳。
奶娘还在询问,小玉是否会搬运挑担,教她推着道,把夜香点燃。
注释:
- 鹤梦:意指梦中见到的仙鹤,象征着高洁与自由。
- 寒粟:指的是寒冷的谷物,暗示着秋冬的气息。
- 琼瑶:美玉的意思,象征着珍贵与美好。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暗示着春天的柔美。
- 夜香:香料的意思,表现在夜晚的芬芳。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常与仙人、梦境等意象相结合。
- 灞陵桥、剡溪:均为著名的景点,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人文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再思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具情感深邃和艺术性,尤其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冬末春初,正值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命与爱情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越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沉思与感怀。开头以“和听雪酒半醒”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月光与酒意交织,似乎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徘徊。梅花的意象唤醒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蚕叶纵横”和“寒粟玉楼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春寒料峭的感觉,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复苏。特别是“柳絮冷无声”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柔和,传达出一种无声的美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春情投木桃,报琼瑶”等句,隐含了爱情的主题,春天不仅是自然复苏的象征,也是情感的萌动。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好,展现了人们在春天到来时的期待与欢愉。
整首诗通过音韵和意象的交错,构建出一种深邃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唤起读者对春天与爱情的向往,表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听雪酒半醒:在听着雪声的氛围中,我微微醉醒。
- 月三更:已是深夜时分。
- 怪梅花唤回鹤梦惊:梅花的声音唤醒了我美梦中的仙鹤,令人感到奇怪。
- 蚕叶纵横,龙甲琮:描绘寒冷的冬季,蚕叶交错,似乎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 寒粟玉楼生:在寒冷的环境中,玉楼中生长着谷物。
- 灞陵桥人有诗成:在灞陵桥上有人作诗。
- 剡溪中谁驾舟行:在剡溪中又是谁在划船。
- 光涵虚室明:月光照耀着空寂的房间。
- 寒扑小窗轻:寒风轻轻扑打着小窗。
- 柳絮冷无声:柳絮在寒风中无声飘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情投木桃”,将春天的情感比作桃花的绽放。
- 拟人:如“梅花唤回鹤梦”,赋予梅花以意识。
- 对仗:如“云挽金翘,香沁鲛绡”,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纯洁与高尚。
- 春情:寄托着对爱情的期盼与向往。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温柔和生命的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鹤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梦中的仙鹤
- C. 冬天的梦
-
“寒扑小窗轻”的意思是?
- A. 寒风轻轻扑打小窗
- B. 小窗很冷
- C. 小窗关得很严
-
诗中提到的“春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渴望
- B. 对爱情的向往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柳营曲》同样都表现了对春天与爱情的渴望,但前者更侧重女性的细腻情感,后者则表现出更浓厚的自然气息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