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殿前欢 钓台》

时间: 2025-02-04 16:21:48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

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

三台宰相阶,百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

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

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

文章汉子云,韬略吴公瑾,勋业商伊尹。

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

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殿前欢 钓台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
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
三台宰相阶,百两黄金带,
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
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
文章汉子云,韬略吴公瑾,
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老苍龙,
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
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
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白话文翻译:

钓鱼台,平静得像云台一样安稳。
老朋友同床共枕有什么障碍,太史道士瘦弱而已。
三台宰相的阶位,身披百两黄金,
面临万丈波涛的大海。争论不如暂时离开,胜过归来。
杨总管在玉堂中大展宏图,
腰间挂着斗大的黄金印,志向在于新民。
文章出色的人说,吴公瑾的韬略,
商代的伊尹的勋业。一番桃李,一个麒麟。
观音山的苍松如老龙般安卧,
避开纷扰高卧在这山中。
岁寒心不愿做梁栋,
翠绿蜿蜒俯仰相随。
秦皇昔日的封地,靖节何年播下的种子?
丁固当年的梦,半溪的明月,一枕的清风。

注释:

  • 钓鱼台:指一个钓鱼的地方,象征安逸的生活。
  • 齐云安稳:形容平静安稳的状态。
  • 太史瘦哉:指古代的太史公,形容其瘦弱。
  • 三台宰相:指权势地位的象征。
  • 百两黄金带:象征财富与权力。
  • 杨总管:可能指某位重要的官员。
  • 新民:指新兴的百姓或民众。
  • 吴公瑾:指吴国的谋士周瑜。
  • 商伊尹:指商代的名臣伊尹。
  • 观音山:象征宁静的隐居之地。
  • 秦皇旧日封:指秦始皇时期的封地。
  • 靖节:指古代的节操或品德。
  • 丁固:历史人物,可能是在提及某种理想或抱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再思(1297年-1370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子昊,号白石,江苏常熟人。他以擅长抒情诗闻名,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钓台》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钓鱼台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双调·殿前欢·钓台》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体现了徐再思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钓鱼台,象征着诗人向往的安逸生活。诗的开头以“钓鱼台”引入,形成对比,后续则描述了权力与财富的争斗,展现了社会的复杂与动荡。

诗中提到的“故人同榻”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珍贵友情,而“太史瘦哉”则为这份友情增添了一丝孤独感。接着,诗人转向对权力的思考,三台宰相的地位和黄金的象征,展现了对权力游戏的讽刺与批判。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中的无奈,杨总管的理想与志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新民理念的向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徐再思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理想,还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澜起伏,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人性的思索与哲理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钓鱼台的宁静恰似云端,传达出一种理想的安逸生活。
  • 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老朋友同在一个床上,彼此无碍,但太史公的瘦弱却让人感到一丝惆怅。
  • 三台宰相阶,百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描绘权力的高位与财富的象征,暗示社会的风波与动荡。
  • 争如休去,胜似归来。:与其争斗,不如安静离开,体现了对争斗的无奈与对宁静的向往。
  • 杨总管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描写杨总管的雄心壮志,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
  • 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黄金印象征权力与地位,志向在于造福百姓。
  • 文章汉子云,韬略吴公瑾,勋业商伊尹。:通过历史人物吴公瑾与伊尹,强调文才与谋略的重要性。
  • 观音山眠松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描绘宁静的山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纷扰的逃避。
  •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面对岁寒之时,诗人的心情坚韧不拔,与大自然相伴。
  •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提及历史,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以梦境作为寄托,渴望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 隐喻:钓鱼台作为隐喻,表达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 典故引用: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强诗的深度与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探讨,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权力争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鱼台:象征宁静的生活。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力。
  • 观音山:象征隐士的生活。
  • 岁寒: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明月与清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钓台》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徐再思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百两黄金带”象征着什么? A. 财富与权力
    B. 友谊
    C. 自然
    D. 忍耐

  3. 诗中对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自然与城市
    B. 理想生活与现实的冲突
    C. 友情与爱情
    D. 诗歌与音乐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描述思乡之情,与《钓台》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 《登高》(杜甫): 表现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钓台》与《月下独酌》(李白):两者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月下独酌》更多地表现出孤独的情感,风格上更为豪放。
  • 《钓台》与《秋夕》(杜甫):均涉及到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重,反映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