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回雁》

时间: 2025-01-11 16:43:44

雁响天边过,高高望不分。

飕飗传细雨,嘹唳隔长云。

散向谁家尽,归来几客闻。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响天边过,高高望不分。
飕飗传细雨,嘹唳隔长云。
散向谁家尽,归来几客闻。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听到大雁飞过的情景。雁鸣声在天边回荡,我抬头望去,却看不清它们的身影。细雨轻轻飘落,雁声在长长的云层中穿梭。它们飞向何处?归来的客人又有多少人听到雁声呢?我将今夜的思绪寄托于这飞雁,想与西海的苏君畅谈。

注释

字词注释:

  1. 雁响:大雁的鸣叫声。
  2. 高高:形容高远,指飞得很高。
  3. 飕飗:形容风声或雨声,轻柔的样子。
  4. 嘹唳:形容雁叫声清脆响亮。
  5. 散向:飞向四散的意思。
  6. 归来:指回来的客人。
  7. 今夜意:今夜的情感和思绪。
  8. 西海:指西方的海域,可能是指西海的某位朋友或隐喻。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苏君”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着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约公元770年-约公元83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逸少,出自湖北。司空曙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写夜景和月色,作品多表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夜闻回雁》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见大雁的鸣叫,触动了心底的思绪,想起了朋友与故乡的情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闻回雁”为主题,整体意境幽远,情感细腻。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现了对大雁迁徙的感慨,进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前两句“雁响天边过,高高望不分”,以生动的声音和视觉描写开篇,构建出一个高远而朦胧的夜空。接下来的“飕飗传细雨,嘹唳隔长云”,通过细雨的声音和雁鸣的清脆,将自然与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中间两句“散向谁家尽,归来几客闻”,引发读者思考大雁的归处,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相聚的难得。最后一句“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则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苏君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层次的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响天边过:描绘大雁飞过的声音,唤起宁静的夜晚氛围。
  2. 高高望不分:表达诗人仰望天空的渴望与无奈,雁虽在天边,但依然无法一睹其身影。
  3. 飕飗传细雨:细雨悄然降落,增添了夜的静谧感。
  4. 嘹唳隔长云:大雁清脆的鸣叫声在长云中回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5. 散向谁家尽:反思大雁的去向,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6. 归来几客闻:引入回归的意象,思考归来的朋友是否也能听到这鸣叫声。
  7. 还将今夜意:将今夜的感受融入对友人的思念。
  8. 西海话苏君:通过对话表达情感,西海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雁鸣与思绪相结合,形成更深的情感共鸣。
  2. 拟人:将雁的动作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3. 对仗:整首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和“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大雁的远行,诗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远行和思念,常用来表达对故乡和友人的牵挂。
  2. 细雨:代表柔和、细腻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氛围。
  3. 长云:象征着无尽的思念和隔离的距离感。
  4. 西海:象征着遥远的地方,暗示着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司空曙
    D. 白居易

  2.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思念
    C. 愤怒
    D. 疲惫

  3. “雁响天边过”中的“雁”象征着什么?
    A. 友人
    B. 故乡
    C. 思念
    D. 自然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1. 《夜泊牛渚怀古》与《夜闻回雁》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前者侧重于历史的感怀,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寄托。
  2.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深沉与直接,而《夜闻回雁》则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司空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