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三》
时间: 2025-01-10 22:1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美丽景色与古老的建筑。作者在灵祠的深处,看到青翠的少室山峰,仿佛细雨即将随车而至,远望山岩却并非化石。常常闻到兰花的香气弥漫,谁又能奉献香液呢?寄托对洛川妃的感谢,这样的感情在波涛中又有什么益处呢?
注释:
- 灵祠:指供奉神灵的古老祠堂。
- 少室:少室山,嵩山的一个著名山峰。
- 行雨:行走时的细雨。
- 望岩:远望山岩。
- 兰气:兰花的香气。
- 椒香液:指香料液体,意指对神灵的祭奠。
- 洛川妃:指神话中的人物,可能与洛水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风格独特,常常表达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梅尧臣陪同太尉钱相公游嵩山时所作,借游山的契机,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嵩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知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开头两句以“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典雅的山水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诗人通过“行雨欲随车”与“望岩非化石”的描写,渗透出一种哲思,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转,传达出诗人在游览中对自然的沉思与领悟。
在“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中,兰花的香气是自然的馈赠,而椒香液则是人们对神灵的献祭,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高度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一句“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则反映了诗人与历史、神话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世浮沉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嵩山的景色,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祠古殿深:描绘了灵祠的古老与深邃,暗示历史的厚重。
- 少室群峰碧:少室山的群峰青翠,突显自然的美丽。
- 行雨欲随车:细雨欲来,意境悠远,增添了动态的美感。
- 望岩非化石:远望岩石,似乎在思考时间的沉淀与变化。
- 常闻兰气蒸:兰花的香气常常弥漫,象征着优雅与清新。
- 谁奠椒香液:表示对神灵的祭奠与追忆,体现了文化的延续。
- 寄谢洛川妃:表达对神话人物的感激,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淩波定何益:对人世浮沉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气蒸”比喻美好的氛围。
- 对仗:如“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象征:如“洛川妃”象征着美好与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祠: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少室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兰气:象征着清雅与高洁。
- 椒香液:代表对神灵的奉献和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少室”指的是?
- A. 一座寺庙
- B. 一座山
- C. 一座城
- D. 一条河
-
“寄谢洛川妃”中的洛川妃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位神话人物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画家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三》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注重人文情怀,而王维则强调隐逸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