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书事 荆棘连昌路,珠玑久化尘。 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 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白话文翻译
荆棘遍布连昌宫的道路,珍贵的珠宝早已化为尘土。 青山上白鸟自由飞翔,野外的河流渡过行人。 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寂静无声,草木依旧在春天生长。 人间有兴衰更替,何必独自伤感神伤。
注释
- 荆棘连昌路:荆棘丛生的道路,暗指连昌宫的荒废。
- 珠玑久化尘:珍贵的珠宝已化为尘土,比喻昔日的繁华已逝。
- 青山飞白鸟:青山上白鸟飞翔,象征自然的永恒。
- 野水渡行人:野外的河流渡过行人,描绘自然的宁静。
- 寂寂繁华尽: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寂静无声,表达兴衰的感慨。
- 悠悠草木春:草木依旧在春天生长,象征生命的循环。
- 人间有兴废:人间有兴衰更替,表达对世事变迁的看法。
- 何事独伤神:何必独自伤感神伤,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腊月,诗人通过对连昌宫的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连昌宫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荆棘连昌路,珠玑久化尘”描绘了昔日繁华的连昌宫如今荒废的景象,暗喻人世间的兴衰更替。而“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则展现了自然的永恒和宁静,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进一步强调了兴衰的循环和自然的永恒。最后两句“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则是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态度,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棘连昌路:描绘连昌宫荒废的景象,荆棘丛生,暗喻昔日的繁华已逝。
- 珠玑久化尘:珍贵的珠宝已化为尘土,比喻昔日的繁华已逝。
- 青山飞白鸟:青山上白鸟飞翔,象征自然的永恒。
- 野水渡行人:野外的河流渡过行人,描绘自然的宁静。
- 寂寂繁华尽: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寂静无声,表达兴衰的感慨。
- 悠悠草木春:草木依旧在春天生长,象征生命的循环。
- 人间有兴废:人间有兴衰更替,表达对世事变迁的看法。
- 何事独伤神:何必独自伤感神伤,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珠玑久化尘”比喻昔日的繁华已逝。
- 对比:“青山飞白鸟”与“荆棘连昌路”形成对比,展现自然的永恒与世事的变迁。
- 对仗:“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对仗工整,表达兴衰的循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连昌宫荒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永恒和世事变迁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棘:象征荒废和衰败。
- 珠玑:象征昔日的繁华。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
- 白鸟:象征自由和宁静。
- 野水:象征自然的宁静。
- 草木:象征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荆棘连昌路”暗喻什么? A. 自然的永恒 B. 昔日的繁华已逝 C. 生命的循环 D. 自由和宁静
-
诗中“珠玑久化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青山飞白鸟”象征什么? A. 荒废和衰败 B. 昔日的繁华 C. 自然的永恒 D. 生命的循环
-
诗中“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 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C. 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D. 对荒废和衰败的感慨
答案:
- B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描绘自然宁静的景象,与“青山飞白鸟”有相似之处。
- 杜甫《春望》: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人间有兴废”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张耒《腊月书事》与王维《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张耒《腊月书事》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耒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