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独立》

时间: 2025-01-24 12:57:38

风吹腥气满楼台,独倚阑干十二回。

天入越江龙逝去,雨昏吴市燕飞来。

旌旗闪闪千帆过,帘幙重重一笛哀。

惆怅玉环何处在,海棠犹自向人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楼独立
作者:汪元量 〔宋代〕
风吹腥气满楼台,独倚阑干十二回。
天入越江龙逝去,雨昏吴市燕飞来。
旌旗闪闪千帆过,帘幙重重一笛哀。
惆怅玉环何处在,海棠犹自向人间。

白话文翻译

风吹来腥气,充满了楼台,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来回徘徊了十二次。天际的龙舟驶出越江,雨雾中吴市的燕子飞来飞去。旌旗闪烁,千帆竞发,帘幕重重之中传来一声哀笛。令人惆怅的玉环(王嫱)如今身在何处,而海棠花依旧向人间绽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腥气:指海上鱼腥味,象征海的气息。
  • 十二回:指反复多次,表示作者心情的沉重与煎熬。
  • :指龙舟,常用于水上活动,具有传统文化的象征。
  • 吴市:指古代的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玉环:指王嫱,暗指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海棠:一种花,象征着美丽与生命的延续。

典故解析:

  • 玉环:王嫱是汉代的著名美人,其美丽与悲剧的命运常被后人传颂,寓意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
  • 海棠:在古诗词中,海棠常常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现出希望与美的留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海上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海楼独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海上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心中的孤独和惆怅。开篇以“风吹腥气满楼台”引入,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氛围,腥气象征着海的力量与生活的真实。接着,诗人“独倚阑干十二回”,反复徘徊在楼台边,表现出对往事的思念和内心的纠结。
诗中“天入越江龙逝去”的意象,带有一种离别的伤感,龙舟的逝去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雨昏吴市燕飞来”则描绘了吴地的景色,燕子飞来飞去,增添了一种活泼与生机,形成了对比。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孤独转向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最后以“惆怅玉环何处在,海棠犹自向人间”收尾,完美地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吹腥气满楼台:风把海上的腥气吹到了楼台,营造出一种海上气氛。
  • 独倚阑干十二回:独自倚靠栏杆,反复徘徊,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天入越江龙逝去:天边的龙舟驶向越江,暗示了离别与失去。
  • 雨昏吴市燕飞来:雨中昏暗的吴市,燕子飞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旌旗闪闪千帆过:旌旗闪烁,千帆竞发,描绘出壮观的海上景象。
  • 帘幙重重一笛哀:多重的帘幕中传来一声哀笛,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 惆怅玉环何处在:对失去的美人王嫱的追忆,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 海棠犹自向人间:尽管有惆怅,但海棠依然盛开,象征着希望与美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吹腥气”比喻环境的气氛。
  • 拟人:将“海棠”描绘为向人间绽放,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旌旗闪闪千帆过,帘幙重重一笛哀”,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海上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惋惜。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思索着生命的无常与美的留存,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悲凉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腥气:象征着海的真实与历史的沉重。
  • :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航海的壮丽。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玉环:象征着美好与失去的悲哀。
  • 海棠: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独倚阑干十二回”中“十二回”意指什么?
    A. 十二次
    B. 十二个月
    C. 十二个地方

  2. “惆怅玉环何处在”中的“玉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嫱
    B. 西施
    C. 王昭君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在哪个地理区域?
    A. 北方
    B. 吴地
    C. 西域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失落。

诗词对比:
汪元量的《望海楼独立》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惆怅,后者则强调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各自对人生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