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山棒下金沙异,临济喝中宾主分。
到此若无真正眼,可怜辜负本来人。
白话文翻译
在德山的棒下,金砂与众不同;
在临济的喝斥中,宾主之间分得清楚。
若是来到这里却没有真正的慧眼,
真是可怜,辜负了原本的自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德山:指的是德山宣鉴,宋代著名的禅宗大师。
- 棒下:指的是用禅杖击打,禅宗的一种教导方式。
- 金沙:比喻珍贵的东西,暗指真理。
- 临济:指临济宗,禅宗的一大宗派。
- 喝:在禅宗中,喝是用来警醒弟子的一种方式。
- 宾主分:指的是在禅宗的教导中,师徒之间的关系明确。
- 真正眼:指的是透视真理的智慧。
- 本来人:指的是每个人的真实自我或本性。
典故解析:
- 德山与临济:德山和临济是禅宗的两个重要宗派,强调通过直接的体验来理解佛理。诗中提到的“喝”与“棒”是禅宗的特有修行方法,象征着直接的教导与领悟。
- 本来人:源自佛教“本来无一物”的思想,强调人的真实本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泰,宋代禅宗大师,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与教义的阐释。他的诗歌常常融入禅理,强调直观与内心的觉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成于禅宗盛行的时期,反映了当时对内心修炼与真理追求的重视。诗旨在提醒人们要具备真正的智慧,以免迷失在表象之中。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开篇以“德山棒下金沙异”引入,强调了在禅宗教导中,真理的珍贵与独特性。接着,通过“临济喝中宾主分”,表现出师徒之间清晰的关系与教导的明确性。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禅宗教义的深邃和直接。
诗的后半段转向个人的内心反思,“到此若无真正眼”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求,提醒人们倘若没有洞察本质的能力,就会失去自我,辜负了生命的真谛。整个诗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哲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山棒下金沙异:
- 描述在德山的教导下,领悟到真理的不同与珍贵。
-
临济喝中宾主分:
- 指出在临济的喝斥中,师徒之间的关系分明,有助于理解教义。
-
到此若无真正眼:
- 吁请读者关注真理,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
可怜辜负本来人:
- 表达对那些未能领悟自我本质的人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沙”比作真理,强调其价值。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可怜”一词,传达出对迷失者的同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智慧的必要性和对真理的追求,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切勿迷失于表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山:象征着高度的智慧与教导。
- 金沙:象征着真理的珍贵与独特。
- 喝与棒:象征着直接的教导与面对现实的勇气。
- 真正眼:象征着觉悟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德山是哪个宗派的代表?
- A) 禅宗
- B) 道教
- C) 佛教
- D) 儒教
-
“真正眼”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物理的视力
- B) 领悟真理的智慧
- C) 视觉的美感
- D) 外在的观察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物质的追求
- B) 对内心智慧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A) 禅宗
- B) 领悟真理的智慧
- B) 对内心智慧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是禅宗的经典,探讨了禅理的深邃。
- 《心经》:强调了空性与智慧的关系,适合对比。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假山前》:两者均有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情感,后者则侧重于智慧的追求和内省。
参考资料
- 《禅宗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