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时间: 2025-01-10 21:54: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晒麦有馀粒,双鸠下庭际。知我无杀心,相忘两无碍。风暝物意乐,云薄花影晦。试知春色深,粗觉静可爱。纷纷门外客,经过不相诣。不邀亦不却,有酒当共醉。
白话文翻译:
在晒麦子时发现有些剩余的麦粒,两只鸠鸟飞到庭院中。它们知道我没有伤害它们的心思,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障碍。风停了,万物都显得愉悦,云层稀薄,花影变得模糊。尝试感受春天的深浓,粗略地觉得这种宁静很可爱。门外有许多客人,他们经过却不来拜访。我不邀请他们也不拒绝,如果有酒就一起畅饮。
注释:
- 晒麦:晒干麦子。
- 馀粒:剩余的麦粒。
- 双鸠:两只鸠鸟。
- 庭际:庭院中。
- 无杀心:没有伤害的意图。
- 相忘:彼此忘记,指互不干扰。
- 风暝:风停了。
- 物意乐:万物显得愉悦。
- 云薄:云层稀薄。
- 花影晦:花影变得模糊。
- 试知:尝试感受。
- 春色深:春天的深浓。
- 粗觉:粗略地觉得。
- 静可爱:宁静很可爱。
- 纷纷:许多。
- 门外客:门外的客人。
- 不相诣:不来拜访。
- 不邀亦不却:不邀请也不拒绝。
- 有酒当共醉:如果有酒就一起畅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超然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简洁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景象,通过晒麦、鸠鸟、风停、云薄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景象。诗中,“晒麦有馀粒,双鸠下庭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鸠鸟的自由自在与诗人的无杀心相映成趣。“风暝物意乐,云薄花影晦”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最后两句“纷纷门外客,经过不相诣。不邀亦不却,有酒当共醉”则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晒麦有馀粒,双鸠下庭际”:诗人晒麦时发现有剩余的麦粒,两只鸠鸟飞到庭院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知我无杀心,相忘两无碍”:鸠鸟知道诗人没有伤害它们的心思,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障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风暝物意乐,云薄花影晦”:风停了,万物都显得愉悦,云层稀薄,花影变得模糊,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 “试知春色深,粗觉静可爱”:诗人尝试感受春天的深浓,粗略地觉得这种宁静很可爱,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纷纷门外客,经过不相诣”:门外有许多客人,他们经过却不来拜访,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淡泊态度。
- “不邀亦不却,有酒当共醉”:诗人不邀请他们也不拒绝,如果有酒就一起畅饮,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知我无杀心”中的“知”赋予了鸠鸟人的情感和认知能力。
- 对仗:“风暝物意乐,云薄花影晦”中的“风暝”与“云薄”,“物意乐”与“花影晦”形成了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人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晒麦:象征田园生活和勤劳。
- 双鸠:象征自由和和谐。
- 风暝:象征宁静和愉悦。
- 云薄:象征变化和模糊。
- 花影晦:象征美丽和朦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只鸟是什么? A. 燕子 B. 鸠鸟 C. 麻雀 答案:B
-
诗人对门外的客人持有什么态度? A. 热情邀请 B. 冷漠拒绝 C. 不邀不却 答案:C
-
诗中“风暝物意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愉悦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寻花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黄超然的《遣兴》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黄超然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超然诗集》